“泪目了”!15日报道,浙江女子带娃出差衢州的寻常行程,因两位老人的奔赴变得滚烫,为见孙子一面,爷爷奶奶连夜坐了六七个小时高铁,这份跨越几百公里的牵挂,藏在他们红着眼眶的瞬间里。[紫薇别走] 孩子远远认出爷爷的身影,迈着小短腿飞奔过去,一声清脆的“爷爷”让在场的人都红了眼眶,这份跨越几百公里的牵挂,藏在他们紧紧相拥的瞬间里。 离婚四个多月,这是第一次见面,母亲特意把出差时间和探望安排在一起,创造了这次团聚,她说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向孩子解释为什么好久没见爷爷奶奶,只能用这种方式弥补。 山东一位离婚十年的母亲坚持每月带孩子去看望前夫的父母,雷打不动,最初孩子不理解,问妈妈为什么还要去,她没有多解释,只是说“爷爷奶奶想你了”。 坚持了一年多,孩子开始主动提醒:“妈妈,这个月还没去看爷爷奶奶呢,”这个转变让这位母亲觉得,那些来回奔波的疲惫都值了。 这种清醒的认识,让孩子在家庭结构变化后依然能享受到来自多方的关爱,有儿童心理咨询师指出,稳定的祖孙关系能有效缓解离婚对孩子的负面影响,祖辈的关爱可以成为孩子情感支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家庭变化。 离婚初期情绪波动大,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去安排这些见面需要很大的意志力,有些母亲在送孩子去见祖辈的路上会忍不住哭,但到了门口还是要调整好状态,笑着把孩子送进去。 青岛的那位母亲说,她把每月的探望固定在第二个周末,成了雷打不动的日程,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孩子有了稳定的预期,也让老人能提前准备,有时候她工作忙,老人会主动说可以改期,但她都坚持按时去,因为她知道这种稳定对孩子很重要。 越来越多的离婚家庭开始尝试这种开放的亲情模式,他们超越个人情感纠葛,把孩子的需求放在首位,为孩子构建起更立体的亲情网络,这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让老人得以继续参与孙辈的成长过程。 网友热评: “离婚见人品,能主动维系孩子和爷爷奶奶感情的妈妈,心里装的是孩子的大格局。” “我姑姑也是这样,离婚后一直让我表弟和他爷爷家走动,现在表弟长大了,特别孝顺他妈,也和他爷爷家很亲。他说他有两个家的爱,很幸福。” “这需要男女双方甚至两个家庭都有很高的修养,但凡有一方不讲理,这关系都处不下去”。 “能用十年如一日的行动去坚持一件好事,本身就说明了初心”。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类似的经历?你觉得离婚后,怎样处理孩子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关系才是最合适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或者故事! 信源:法治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