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见识了!”10月16日报道,广东佛山,女子去参加新娘婚礼,不料新娘却不收红包,只是将红包折个角表示心意领了,然后原封不动地还了回去,女子这才知道这是顺德当地的习俗,很多人看到后却纷纷点赞,网友:让婚礼回归简单和温馨,建议全国推广。[紫薇别走] 顺德的“折角红包”习俗已经延续了三十多年,顺德乐从一些富起来的生意人开始在请柬上写“勿带礼金”,他们觉得请朋友来就是图个热闹,不是为了收钱。 在顺德人眼里,朋友愿意抽时间来参加婚礼已经是最大的心意了,红包只是个形式,折个角表示祝福收到了,钱原封不动还回去,这种做法让婚礼回到了最纯粹的状态:见证爱情,分享喜悦。 广东人把红包叫“利是”,寓意好运连连,重的是这份心意而不是钱的多少,即使在收红包的地区,广东也有“添妆礼”的传统,主人家会回赠部分礼金,强调有来有往,而不是单纯的收取。 在一些地方,红包成了衡量关系亲疏的标准,甚至变成了攀比的工具,顺德的做法提醒我们,友情的价值不应该用金钱来衡量。 广东不少地方还推出了“有喜事来种树”的活动,新人结婚时共同种植纪念树,既环保又有意义,这些新风尚都在告诉我们,婚礼可以有很多种表达方式,不一定要大操大办才算隆重。 现在的年轻人更注重生活品质,对于那些形式大于内容的传统做法,他们更愿意选择简化或创新,毕竟,婚礼的意义在于两个人的承诺和亲友的祝福,而不是礼金的多少。 随着流动性增强,传统的熟人社会关系正在发生变化,低成本、可持续的人情往来模式,可能更适合现代社会的节奏。 网友热评: “一个月的工资都不够随礼的”,“9月份的工资根本不用往卡上打”。 “强烈支持!”,“建议全国推广”,觉得这样既表达了祝福,又实实在在为大家减了负,让婚礼回归到了分享喜悦的本意。 “我们这儿要是这样该多好” 对比之下,自家那边“红包起码500起步,关系好的还得加码”的习俗,甚至有些地方“不但收红包,还当场拆开登记,多少双眼睛盯着,给少了真的尴尬”。 “人情味可以很浓,但不必和金钱划等号。” “喜宴普遍不收礼金,主家只是把红包撕个角就交还宾客”,说明这种重情轻利的风气在广东并非孤例。” “这种“讲心不讲金”的态度,打破了“人情债”的怪圈,让交往变得更轻松纯粹。” 不知道你所在的家乡,婚礼红包一般包多少?如果你是新人,你会愿意尝试这种“折角不收钱”的方式吗?一起来聊聊你的看法或者你经历过的随礼故事吧! 信源:腾讯新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