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作为全球无数登山者心中的“终极梦想之地”,珠穆朗玛峰同时也藏着一个残酷的现实——

作为全球无数登山者心中的“终极梦想之地”,珠穆朗玛峰同时也藏着一个残酷的现实——它是全球海拔最高的“露天坟场”。   据尼泊尔登山管理部门的权威统计,目前山上遗留的遗体已经达到340多具,光去年春季登山季就新增了12具,而且越往峰顶走,这些遗体分布得越密集,甚至有些遗体因为常年冻在冰层里,成了后来登山者辨别路线的“路标”。   喜马拉雅山周围的国家其实都想过要处理这些堆积的尸体,可真一手才知道这究竟有多难!   最直观的就是搬运成本,每搬一具遗体下山就得花7万美元,这相当于很多普通家庭好几年的总收入,很多遇难者家属根本承担不起这么高的费用。   更关键的是高海拔带来的致命挑战,海拔超过8000米的区域被称为“死亡地带”,这里氧气含量只有平原的三分之一,气温常年在零下30到40摄氏度,人体一旦停留稍久,就会面临缺氧、严寒和脑水肿的三重威胁。   在这种环境下,搬运人员每走一步都要耗费巨大体力,自身安全都难以保证,万一发生意外,不仅遗体搬不下来,还可能再添新的悲剧。   而且受限于空气稀薄、气流紊乱,直升机在8000米以上根本无法稳定悬停作业,只能靠人力一点点扛着遗体往下走,效率极低,安全也没保障。   正因如此,目前对于珠峰遗体并没有完美的处理办法。有些遗体因为位置实在险要,只能用石块简单围起来做个标记;有些相对容易接近的,会被登山者或环保组织用石堆掩埋,但在极寒干燥的环境下,遗体腐败速度很慢,这些掩埋也只是权宜之计。   近年来,一些国际环保组织会联合尼泊尔登山管理部门,挑选位置相对安全、家属也愿意承担费用的遗体进行搬运,比如曾经将部分遗体运下山后妥善安葬。但还是受限于成本和恶劣环境,每年能处理的数量屈指可数,对于340多具的总量来说,几乎是杯水车薪。   既然搬运难,从源头减少新增遗体就成了重点。而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尼泊尔是世界登山爱好者们攀登珠峰的最佳起点,因此尼泊尔政府做了不少努力。   比如实施登山许可限额,每年控制发放的登山许可证数量,避免山上人员过于密集;同时要求登山者必须配备经验丰富的专业向导,携带卫星电话、氧气瓶、防寒睡袋等全套安全装备,还得提供近期的体能检测报告和高海拔登山经验证明,确保登山者具备基本的自救能力。   但珠峰的吸引力实在太大,每年还是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慕名而来,有些人为了节省成本选择不正规的登山团队,或者冒险挑战超出自身能力的路线,意外情况还是难以完全避免,新增遗体的问题始终没能得到根本控制。   要想真正解决珠峰遗体难题,单靠一个国家或几个组织远远不够,需要国际社会、登山机构、科研单位拧成一股绳。   现在已有科研团队在研发适合高海拔的无人搬运设备,希望能用机械代替人力,降低搬运风险和成本;同时登山组织也在推动更严格的登山资质审核和安全培训,让更多人意识到珠峰探险的风险。   但这些努力都需要时间和资金的投入,短期内很难看到显著效果。所以就目前来看,珠峰的遗体难题还是一道难啃的“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