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现货黄金价格攀升。昨日,多家国内品牌金饰价格突破1210元/克,近一个月涨了超130元/克。持续上涨的金价也带火了金饰回收市场,不少门店“回收”热度盖过“黄金销售”。值得注意的是,回收市场“暗藏玄机”。
从事珠宝首饰零售及回收业务十多年的张洪泉在白云街经营着一家珠宝店,他告诉记者,近段时间,不少顾客来到店内变现金饰,“每天都有几十克的量,一个月收了一公斤左右的金饰。”张洪泉认为,金价的飙升让不少市民认为金价处在高位,是“出手”的好时机。
各类回收途径鱼龙混杂
记者了解到,目前金饰回收市场鱼龙混杂,上门回收很“便利”,当铺回收较“灵活”,品牌店回收显“保守”,银行回收很“苛刻”。众多的回收途径让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但回收“有套路”,“变现”需谨慎。
建议自己先行称重
张洪泉提醒,消费者在变现黄金时,最重要的一点是要选正规途径,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在去门店变现之前,一定要自己先称重。在变现时,如果商家称出的金饰重量与票据上的重量差得多,那就要小心了。
金饰“火烧发黑”多是小伎俩
此外,有的商家在回收黄金时会称消费者的金饰不纯,用火烧会发黑,并以此进行大幅压价。张洪泉表示,只要消费者的金饰是从正规渠道购得,便不会存在金饰不纯的问题,这有可能是商家动了手脚。消费者若担心这一问题,可以事先在家自己检验一下,用火灼烧,若金饰出现镜面效果,那么这金饰就没有任何问题。
对于商家使用的小伎俩,张洪泉在现场向记者展示了一番。“有的商家会趁消费者不注意时在金饰上涂抹油或洗涤精之类的液体。涂抹后,再用火烧,不管是不是足金金饰都会发黑,但只要继续灼烧,黑色物质便会消失。”张洪泉说,“还有商家在检测时会用带铁锈的剪刀去剪一段金饰,接触部分会留下铁锈,用火一烧也会发黑。”
与“三无”商家发生纠纷难维权
记者了解到,金饰回收“暗藏猫腻”,如价格不透明,实付金额“缩水”。线上承诺高价,实际交易时以折旧费、提纯费、服务费甚至平台信息费等名目削减实付金额。其次,称重不规范,实际重量“瘦身”。交易中使用未经法定检定或检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在未明确告知并获得最终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剪断、熔炼使黄金失去原有的形态和工艺特征,破坏证据,并以“工艺损耗”等为由减少结算克重。此外,主体不明确,责任追究难。不法经营者刻意营造“无固定地址、无明确主体、无追溯凭证”的“三无”局面,纠纷发生后难以有效联系,维权困难。
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应选择正规回收渠道,优先考虑信誉良好的品牌金店、银行或具备实体店与合法资质的回收经营户。应全程监督交易过程,要求回收人员出示身份证件与资质证明,现场核验秤具,并对验金、称重、检测等环节全程监督、拍照或录像,留存证据。此外,还要仔细核对交易协议,妥善保管维权证据。
业内人士也建议经营者,应充分履行告知义务,尤其是熔炼环节前,应将产品纯度、折旧、扣款等关键信息如实告知并经售卖者确认。若产生争议,售卖者可先行与商家协商;如发现涉嫌违法行为,应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公安机关等部门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