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相亲多次被拒的远征英雄祁发宝团长,为何再没有回到边疆一线?[无辜笑] 2020年6月15日深夜,加勒万河谷的气温降到零下,祁发宝带着几名官兵走向对峙点,按照双方约定,这次谈判只能徒手前往,他解下腰带和所有装备,只带了一支扩音喇叭。 那天印方来了数百人,手持棍棒和石块,谈判进行到一半,对方突然发起攻击,一块巨石砸中祁发宝的左额骨,他当场倒地昏迷,营长陈红军看到团长倒下,立即带人冲进包围圈,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三名战士紧随其后,最终四人全部牺牲。 祁发宝在重症监护室躺了一个多月,医生发现他的应激反应特别强烈,只要穿便装的医护人员靠近,他就会猛地惊醒试图起身,后来院方专门安排穿迷彩服的军医护理,他才逐渐平静下来。 左额骨粉碎性骨折需要植入钛合金修复,加上肺部、肋骨多处损伤,康复训练持续了整整八个月,更糟的是,军医检查后给出结论,他的血氧饱和度已经无法适应海拔4000米以上的环境,这意味着他不能再回到驻守了十几年的喀喇昆仑。 但祁发宝没有选择转业,2021年他调任乌鲁木齐警备区任司令员,继续在新疆工作,有战友问他为什么不回内地,他说四个兄弟留在了边疆,自己也走不了。 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在战场上冲在最前面的团长,曾经连续相亲多次都被拒绝。 第一次相亲是2005年,祁发宝从阿里休假回老家,女方一听他在西藏当兵,一年只能回家一次,当场就说不合适,接下来几年,类似的场景重复了五次。 2008年朋友介绍他认识纪艳,这个女孩的父亲是转业军人,她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两人见面时,祁发宝正好腿上缠着绷带,前一个月在海拔5300米的巡逻路上,他从马背上摔下来,伤口因为高原环境一直没愈合好。 纪艳没有被吓退,她说自己见过父亲身上的伤疤,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两人交往三个月后领了证,婚礼推迟到第二年才办,因为祁发宝的假期用完了。 婚后的生活基本就是聚少离多,2009年祁发宝的父亲突发心梗,他正在执行边境管控任务,连续两个月无法离队,纪艳一个人从河北赶回甘肃老家,在医院照顾老人直到病情稳定。 2010年儿子出生,祁发宝只请到十天陪产假,第十一天凌晨,他接到紧急电话必须立即归队,纪艳抱着还在哺乳期的孩子,看着丈夫收拾行李消失在楼道里。 那些年祁发宝每年在家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一个月,纪艳一个人带孩子、照顾双方老人、处理所有家务,她从不在电话里抱怨,因为知道丈夫在边防线上承受着更大的压力。 阿里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40%,祁发宝带的那个团,负责守卫200多公里的边境线,冬天最冷的时候气温降到零下40度,巡逻一次要走十几个小时。 2015年一名新兵在巡逻时失足滑下山坡,祁发宝第一个冲下去把人背上来,结果自己右腿韧带撕裂,拄了两个月拐杖,医生让他回内地手术,他在卫生队简单处理后继续工作,导致现在腿部一到阴天就会疼。 加勒万河谷那一战之后,祁发宝最难熬的不是身体的伤痛,而是四名战友的牺牲,陈红军是他一手带出来的营长,陈祥榕入伍时他亲自到新兵连挑的人,肖思远和王焯冉都曾在他手下服役多年。 纪艳去医院看他的时候,发现丈夫整夜整夜睡不着觉,经常半夜突然坐起来,眼睛直直盯着窗外,医生说这是典型的创伤后应激障碍,需要长期心理治疗。 康复期间祁发宝多次提出要回部队,军医拦住他说,你现在的身体状况别说上高原,就是在平原地区高强度工作都有风险,他沉默了很久最后说:“那就换个岗位,我不能离开新疆。” 现在祁发宝在乌鲁木齐工作已经三年多,虽然不再需要在雪山上巡逻,但他每个月都会去边防连队看望战士,每次都要在哨所住几天,战士们说,司令员来了之后,训练标准一点没降低,该怎么练还怎么练。 纪艳说丈夫这辈子最放不下的就是那片边疆,儿子今年15岁,已经明确表示高考后要考军校,祁发宝听了没说话,只是把那四位战友的照片放在书房最显眼的位置。 网友们敬佩不已: “看了祁团长的故事真的破防了,这才是真正的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相亲被拒是那些姑娘不懂他的伟大。” “纪艳真是好样的!军嫂太不容易了,一个人撑起一个家,向所有军嫂致敬!” “泪目了...看到他和战友们的故事,才知道我们平静的生活背后是多少人的付出,希望国家能好好照顾这些英雄。” “阿里地区条件真的特别艰苦,海拔高氧气少,常年积雪,能在这里驻守十几年,祁团长是真正的钢铁战士。” “那些牺牲的战士太年轻了,看得我好心疼,希望国家加强边防建设,让我们的战士不再用血肉之躯对抗敌人。” “听说祁团长现在在乌鲁木齐工作,虽然不能在一线了,但依然在为国防做贡献。这样的英雄值得更好的岗位!” “作为一个退伍老兵,看到这篇报道特别有感觸,军人谈恋爱确实难,但真正懂你的人总会出现的。” 看完祁发宝团长的事迹,你有什么想对边防军人说的? 官方信源:解放军报官方报道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