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通州“五维赋能”做强青年就业创业服务

转自:劳动午报

毕业后档案要怎么办?要存放在哪里?如何查询档案到哪了?……政策咨询台前人头攒动,工作人员热情地为前来咨询的大学生们讲解毕业生档案转接、就业创业常见问题等各种政策。近日,为全面落实北京市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要求,通州区以“职起大运河·就在副中心”为品牌载体,创新构建“分区域赋能资源联动、分高校赋能需求对接、分特色赋能品牌打造、分产业赋能岗位匹配、分专业赋能政策落地”的“五维赋能”服务机制,将政策宣讲、岗位对接与公共服务深度绑定,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成长成才注入“副中心动能”。

在“分区域赋能资源联动”维度下,城市副中心实现“区内深耕+区外联动”双向发力:一方面,聚焦区域内高校服务,于近期在北京物资学院举办的秋招首场双选会上,通用技术集团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等94家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企业参会,释放4000余个适配岗位,同步设置“档案就业创业政策咨询区”,现场解答档案转接、就业陷阱等高频问题,助力区域内学子“就近就业”;另一方面,联动区域外重点高校,9月至10月陆续走进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通过“政策宣讲+专场招聘”模式,实现“区外引才、区内留才”的赋能闭环。

档案转递关乎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的求职就业、考公考编、办理落户等重要人生事项,作为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的“关键支撑”,是“五维赋能”中“分特色赋能品牌打造”的重要服务内容。城市副中心打破传统政策宣讲单向输出模式,构建“线上赋能便捷办理+线下赋能认知提升”的立体服务:线下在每场进校园活动中设立“副中心政策咨询专区”,发放“高校毕业生档案转接流程及常见问题”“就业见习”等宣传折页,通过学籍档案不能私自拆封等典型案例,面对面分析档案与人事招录、政审考察以及核定社保待遇等事项的关联,赋能学子建立档案管理意识;线上则拓展办理渠道,通过网站、公众号、APP等多种途径,实现档案查询、接收转递、出具证明等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为其提供便捷的档案服务和就业创业指导。2025年以来,累计接收高校毕业生档案2102件;指导62家次企业享受各项一次性补助96.4万元,涉及毕业生964人次。

“五维赋能”的核心优势,更体现在“分高校赋能需求对接”与“分产业赋能岗位匹配”“分专业赋能政策落地”的精准适配上。在北京大学,结合数学科学、生命科学、工学、公共管理等综合学科优势,重点推介城市副中心产业赛道的广阔空间和成长路径的精准支撑;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技术研发、软件工程、数据挖掘等1000余个高精尖领域岗位吸引学子驻足。

正是在全方位、全周期做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服务理念的引领下,今年以来,城市副中心已开展“职起大运河·就在副中心”通州区“毕业季”启航仪式、“人社局长进校园”、就业创业政策宣传、青年求职能力实训等助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品牌服务活动15场,发放高校毕业生档案转接流程、就业见习、一次性创业补贴等各类宣传折页3000余份,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搭建从校园到职场的无缝衔接桥梁,为区域高质量发展集聚青年人才力量。

□本报记者张晶通讯员李冉冯宇晴张润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