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外交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已经就此阐明了中方的立场。我要强调,近一段时间来,美方持续出台一系列对华限制和制裁措施,严重损害中方利益。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首先得明确,中方搞稀土出口管制根本不是故意卡谁的脖子,完全是按规矩办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和《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中国对稀土开采、冶炼、磁材制造等全链条技术实施出口许可管理,这是主权国家维护国家安全的正常操作。 就像美国商务部每年发布的《出口管理条例》,欧盟对半导体设备的出口限制,都是国际通行做法。 中国商务部10月9日发布的公告里写得很清楚,管制范围包括稀土分离技术、电弧熔炼炉等23类设备,以及含有0.1%以上中国重稀土成分的磁体和半导体材料。这种“微量管控”不是中国独创,美国对含有美国技术的芯片出口也有类似规定。比如台积电用美国设备生产的芯片,出口到中国就得经过华盛顿审批。 更重要的是中国稀土管制有明确的例外条款,如果出口是用于紧急医疗、自然灾害救援等人道主义用途,或者符合防扩散国际义务,中方会优先审批。今年6月,中国就向土耳其地震灾区紧急出口了120吨稀土材料,用于医疗设备制造。这种“精准管控”和美国一刀切的制裁完全不同。 美方总说中国稀土管制破坏全球供应链,可数据最能说明问题。中国掌握全球92%的稀土精炼产能,美国唯一的芒廷帕斯稀土矿,100%的矿石都要运到中国加工。五角大楼报告承认,若中国全面断供,美军1000余种武器系统将在12-18个月内出现“系统性装备缺口”。F-35战斗机的隐身涂层、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声呐系统,都依赖中国生产的钐钴合金和钕铁硼磁体。 更讽刺的是美国一边指责中国,一边悄悄加大对中国稀土的采购。今年8月,美国企业从中国进口的氧化镨钕环比激增37%,创下近三年新高。MP Materials等美国稀土企业,80%的营收仍来自向中国出口原矿。这种“身体诚实”的操作,和白宫的政治表态形成鲜明对比。 美方可能忘了,稀土产业链不是简单的“挖矿-加工-使用”。从原矿到高纯度稀土金属,需要经过萃取、分离、精炼等几十道工序,每一步都涉及核心技术。中国在稀土分离领域拥有全球87%的专利,美国企业即便拿到原矿,也缺乏将其转化为军工材料的技术能力。USA Rare Earth公司试产的磁体,性能仅达中国同类产品的65%。 有人可能会问,美国不是在全球布局稀土供应链吗?确实,美国国防部砸了70多亿美元,和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等国合作开发稀土矿。 但现实很骨感: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的稀土分离厂,因放射性废渣处理成本过高,产能利用率不足40%;巴基斯坦的稀土矿还处于勘探阶段,商业化开采至少需要5年。相比之下,中国稀土集团在刚果(金)的项目,明年就能投产,年产能达2万吨氧化镨钕。 中国稀土管制不是零和博弈,商务部明确表示,欢迎各国企业通过正常渠道申请出口许可,只要最终用途符合规定,中方都会积极考虑。今年前9个月,中国对欧盟的稀土磁铁出口量增长21%,其中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的钕铁硼磁体占比超过60%。这种“有限管控、有序开放”的策略,既保障了国家安全,又维护了全球产业链稳定。 反观美国,其对华科技制裁早已超出合理范畴。将128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禁止出口半导体制造设备,甚至限制中国学生赴美学习STEM专业。这些做法不仅损害中国企业利益,也让美国科技公司蒙受损失。高通公司财报显示,2024年对华芯片出口减少38亿美元,直接导致净利润下滑12%。 在全球化时代,任何单边制裁都如同双刃剑。中国稀土管制不是要打“资源战争”,而是要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规则。正如外交部发言人所说,中方愿通过多双边机制与各方沟通,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如果美方真的关心供应链韧性,就应该摒弃冷战思维,回到对话协商的轨道上来。 来源:央广网 【外交部回应美方关税威胁:这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