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想买中国的歼10CE战斗机被拒,为啥中国不卖给朝鲜呢?这么说吧,不是不想卖,而是不能卖。 朝鲜一直想要买我们的歼-10CE战斗机,尤其是经过印巴空战之后,朝鲜对这款战斗机的兴趣更大了,但是我们却一直没卖,很多网友好奇为啥,但其实这个问题背后的门道,远远超出了简单的买卖关系。 朝鲜这些年军费有限,2024年大约47亿美元,占GDP的比例维持在26%左右,听着不算少,但要养一百多万军队,还要搞导弹、核试验,摊薄下来其实很紧张。 朝鲜军方早些年还专门定了调子,军费中的绝大部分要砸给陆军的坦克、火炮和战略部队的核导研发——从2006年第一次核试验到现在,光是洲际导弹就迭代了六款,每一次试射都是烧钱的大工程,留给空军的经费早就被挤压得所剩无几。 反观歼10CE的价格,单架基本款就要4000万美元,要是配上霹雳-15E导弹、电子吊舱这些全套配置,单价能冲到6000万甚至1亿美元,孟加拉国2025年买20架就花了22亿美元,其中光配套的培训和维护设备就占了10亿。 朝鲜就算咬牙买12架凑成一个中队,光机身就得7.2亿美元,这还没算后续开销,相当于把全年军费的六分之一都砸进去,其他军种根本没法活。 哪怕朝鲜咬牙买下几架歼-10CE,后续的飞行员培训、后勤维护、弹药采购、地勤保障,都是一笔天文数字。 现代战机的花钱地方从来不在买的时候,而在养的过程中。业内有个共识,战机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是采购价的3到5倍,美国下一代战机甚至能达到5倍,也就是说一架6000万的歼10CE,从头到尾得花1.8亿到3亿美元。 飞行员培训更是无底洞,歼10CE装的是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还有能自主完成搜索攻击的闭环系统,跟朝鲜飞行员熟悉的米格-29机械仪表完全是两个时代的东西。巴基斯坦买完歼10CE后,光飞行员培训就花了两年,还建了专门的模拟器中心,这些设备一套就得几千万美元,朝鲜根本拿不出这笔钱。 更别说维护了,歼10CE用的太行发动机,跟朝鲜手里米格-29的俄制AL-31F发动机零件完全不通用,他们连米格-29的备件都得拆东补西,想维护中式发动机,得重新建车间、买工具、培训地勤,这笔启动资金就够让他们头疼。 现代战机可不是“买一架用一架”,而是要整个体系配套。如果没有同步引进大量的地面设备、模拟器、武器库和维护团队,最后极有可能“买得起飞机,养不起空军”。 2025年印巴冲突里,巴基斯坦的歼10CE能击落印度阵风,靠的不是单机性能,而是背后ZDK-03预警机、红旗-9防空雷达和高速数据链搭成的体系,这些装备能让歼10CE的探测距离再延伸200公里,实现秒级协同作战。 可朝鲜连最基础的预警机都没有,现有的俄式雷达探测距离不足150公里,就算歼10CE能探测260公里,也没法跟地面指挥系统联动,等于睁着一只眼打仗。 更尴尬的是,歼10CE的中式数据链跟朝鲜手里的俄式装备完全不兼容,米格-29没法跟它配合作战,最后只能单打独斗,碰上韩国的F-15K加预警机的组合,简直就是活靶子。 朝鲜空军摸了几十年的苏式战机,从米格-21到米格-29,维护手册、工具设备全是俄式标准,地勤人员一辈子都在跟俄制发动机和机械仪表打交道。可歼10CE是全玻璃化座舱,光显示器就有三个,还有能自主锁定目标的智能系统,这些东西别说维护了,让他们看懂操作界面都得花半年。 俄罗斯之前都不敢给朝鲜新型战机,就是担心他们的维护能力跟不上,怕新机变成“露天展品”,毕竟连米格-29都得靠拆零件才能飞,更别说技术更复杂的歼10CE了。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说那道绕不过去的坎——联合国制裁。从2006年朝鲜第一次核试验开始,安理会就通过了1718号、2397号等一系列决议,明文禁止成员国向朝鲜出口武器和军事设备,战斗机自然在列。 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不仅投了赞成票,还一直在严格执行,边境早就加强了检查,连可疑的零部件都堵得严严实实。要是冒然卖歼10CE,不光违反国际义务,还得面对美日韩的连锁反应,地区平衡被打破不说,外交上也会陷入被动。 说到底,歼10CE这种先进战机,从来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普通商品,它考验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技术储备和体系支撑。朝鲜现在的情况,别说养一支歼10CE部队,就算买回去几架,最后也可能落得跟那些老旧米格战机一样的下场,要么趴在机库里生锈,要么拆零件补其他飞机。 中国不卖,既是遵守国际规则,也是看清了现实——与其让好东西被浪费,不如等对方真正具备条件再说,毕竟武器卖出去是要发挥作用的,不是当摆设看的。 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