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5 年,长安宫城,五百多太监提刀斧闯中书省,见人就砍。宰相李训等大臣被乱刀砍死,头颅挂宫门。殿前上千具尸体堆叠,这场 “甘露之变”,带头的是皇帝亲信大太监仇士良。 八百三十五年冬夜的长安,风里都裹着血味儿。 唐文宗李昂攥着密诏的手在抖,他联合李训、郑注谋划了大半年,要先毒杀权宦王守澄,再借“观甘露”的由头,把仇士良这帮宦官头目骗到金吾仗院,一举收拾干净。 可计划到底漏了风。当仇士良带着人冲进石榴园,一眼就识破树上挂的露水是假的,当场就翻了脸。 这群握着神策军刀把子的宦官,转身就往皇宫里杀,李训逃到永昌里才被追上,双腿被砍断,血流一地; 宰相王涯被抓时还在跪着求饶,乱棍打下去,脑浆都溅了出来。仇士良站在宫门楼上冷笑:“天子是你这逆贼能动的?” 这场本想诛杀宦官的政变,最后成了宦官清洗朝堂的狂欢。 五百多个穿官服的人倒在血泊里,连送信的差役都没放过,被活活杖毙在大街上。 您要问宦官咋能这么横?根子上是唐朝中后期的权力歪了。 安史之乱后,皇帝怕藩镇再闹叛乱,把京城禁军的指挥权交给了宦官,神策军本来是拱卫京城的,倒成了宦官的私人队伍。 这些宦官不光管军队,连宰相的任免、朝政的大事都插手,甚至能决定皇帝的生死:顺宗想改革,被宦官逼得退位; 宪宗开创“元和中兴”,却被宦官陈弘志闷死在宫里;连文宗自己,最后都被囚禁在宫里,连叹气都得憋着。 甘露之变后,长安城彻底成了宦官的天下。六百多个官员被灭门,朝堂上剩下的都是敢怒不敢言的软骨头。 正直的人不敢说话,科举选出来的人也没人当回事儿,民间传着句扎心的话:“金吾卫的刀比进士的笔更锋利。” 朝廷成了宦官的提款机,他们逼着富商认自己当干儿子,只为搜刮钱财填腰包。 等到黄巢起义的战火烧到长安,朱温带兵冲进来时,这些早就烂透的宦官连反抗都没力气。 可唐朝也跟着完了,这个曾经辉煌的王朝,最后栽在了身边人的刀下。 回头想文宗的一生,年轻时励精图治,想把唐朝拉回正轨,可他低估了宦官的狠辣,更没碰着权力的根儿,神策军的兵权攥在宦官手里,就算杀了几个头目,也拔不掉这颗毒瘤。 历史总在说教训:权力的天平一旦歪了,连皇帝都成了提线木偶。 唐朝的悲剧,不是一个人的错,是制度没了制衡的错。不管多大的王朝,要是权力变成少数人的玩物,根基早晚得塌。 可那些为了改变拼命的人,比如文宗、李训,哪怕没成,也藏着对王朝最后的热乎气,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