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惨了,七岁就被送去当太监,不知道他父母是怎么想的! 入宫第一步是“净身”,需由“刀子匠”操作,术后要在密不透风的“蚕室”休养百日,期间死亡率极高。侥幸活下来的孩子,先从最低等的“小答应”做起,负责洒扫、端茶,月银仅1-2两,且常遭管事太监打骂。 如果能熬过十年,机灵者或被调去伺候嫔妃、皇子,升为“近侍太监”,月银增至3-5两,还能获赏绸缎、食物,甚至替主子传递消息,积累微薄权势。 但多数太监难有出头之日,40岁后体力衰退,便被派去看守皇陵或寺庙,靠之前攒下的积蓄度日;无钱无势者,只能流落街头,最终死在城郊的“太监义园”。 少数如康熙朝的魏珠、光绪朝的李莲英,虽能权倾一时,但纵观明清两朝,90%以上的太监,终其一生都在底层温饱线上挣扎,所谓“入宫求活”,不过是从一种苦难跳进另一种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