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1976年尼克松想给周总理扫墓,但秘书却告诉他,没有墓可扫,周总理的骨灰已经撒向

1976年尼克松想给周总理扫墓,但秘书却告诉他,没有墓可扫,周总理的骨灰已经撒向他热爱的中国大地。[无辜笑]   当年1月周恩来逝世后,其身后事由夫人邓颖超负责落实,她根据周恩来生前嘱托,决定将骨灰撒放,并由工作人员张树迎与高振普具体执行。   当时考虑到北京多处地点群众聚集风险,经中央批准,最终选择采用飞机撒放骨灰的方案,追悼会结束后,邓颖超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完成告别仪式,骨灰盒通过地下通道转运至通县机场。   执行任务使用的是一架苏制安—2型飞机,首把骨灰撒在北京上空,周恩来曾在此参加五四运动并长期工作,随后飞往密云水库——该水利工程由他于1958年亲自主持勘察建设,解决了北京城市供水难题。   第三处撒放点选在天津,周恩来早年在此求学并开展革命工作,1928年曾在此脱离险境,最后抵达山东滨州黄河入海口,周恩来生前曾多次提及黄河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意义。   与此同时刚卸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收到中方邀请访华,他抵达北京后得知周恩来没有墓地,骨灰已全部撒放,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记载了这一场景,并评价周恩来是“一个无需立碑的政治家”。   周恩来没有留下个人财产、后代及墓地,其骨灰撒放地点涵盖了中国四处具有历史或个人意义的地理空间,首都北京、他亲自推动建设的密云水库、革命起点天津及象征民族精神的黄河。   这一安排成为周恩来生前廉洁自律作风的最终体现,其事务处理全程由邓颖超主持,工作人员按照预定方案分步执行,没有举行传统墓葬仪式。   关于尼克松的反应,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他在后续著作中提及此次访问,并专门记述了周恩来骨灰处理的相关情况,当时中美尚未建交,此次访问被视为两国交往的特殊安排。   周恩来骨撒山河的处理方式,成为中国领导人丧事从简的重要先例,此后有多位领导人相继选择类似简朴方式,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提倡的节俭传统。   网友们敬佩不已: “看完真的被震撼到了,总理一生为国为民,连身后事都想着不占用国家一寸土地,骨灰撒向祖国山河,这才是真正的无私和伟大。”   “尼克松当时已经是个普通老百姓了,中国还能这么高规格接待他,说明我们真的重情重义,周总理没看错这个朋友,这件事外交上做得太漂亮了。”   “细节看得我眼泪直流,邓妈妈强忍悲痛亲手完成丈夫的遗愿,工作人员冒着严寒寻找地点,最后用飞机撒放,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着对总理最深的敬意和不舍。”   “不是撒向大海,是撒在了北京、密云水库、天津和黄河!这些地方对他都有特殊意义,尤其是黄河,象征着他最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设计得太有深意了。”   “对比一下现在某些国家的政客,天天争权夺利。周总理这样的领袖,没有子女、没有财产、没有墓碑,却永远活在所有中国人心里,这就是人格魅力。”   在您心中他的哪种品质最让您感动? 官方信源:周恩来纪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