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肝热眨眼,脾热咧嘴,肺热怂鼻,热在哪里,抽动就在哪里!一碗小甜水,清热又止抽!

肝热眨眼,脾热咧嘴,肺热怂鼻,热在哪里,抽动就在哪里!一碗小甜水,清热又止抽! 秋天燥气重,孩子本就脏腑娇嫩、易受外邪侵袭,尤其是抽动症孩子,更易被燥火缠上。 不少家长发现,孩子不仅出现舌质红、下眼袋发红发紫、大便干燥、手脚心热、睡觉盗汗、脾气变大、躁动不安等上火表现,抽动症状也会跟着加重,让人看着心疼又着急。 中医认为肝对目、脾对口、肺对鼻,当秋燥引发的内热在体内燃烧,烧到肝经,就会扰动肝风,导致孩子挤眉弄眼、频繁眨眼;蔓延到肺经,会让孩子鼻子不适、耸鼻、吸气等;蔓延到脾经,则可能清嗓子等。 最近门诊上不少孩子,都是秋燥诱发的抽动症。有个孩子叫青青(化名),家长说孩子最近频繁眨眼,还总忍不住咧嘴、摇头,尤其是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或是情绪一紧张时,这些动作就更明显。 除此之外,孩子晚上睡觉还偶尔盗汗,大便也比平时偏干,几天才排一次。给孩子看诊时,发现他舌质偏红,舌苔薄黄,搭脉时脉象弦数,这些都是肝风内动、肝火偏旺的典型表现。 治疗思路就以平肝熄风、清热止痉为主,同时兼顾缓解秋燥带来的津液不足,组方时特意选了几味针对性的药材: 【钩藤+天麻】平肝息风的黄金搭档。两者搭配,能快速平息肝风,减轻孩子眨眼、摇头等抽动症状。 【白芍】孩子肝风内动,往往还伴随着肝血不足。白芍能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一方面补充肝血,另一方面还能缓解筋脉的拘急,辅助减轻抽动时的肢体、面部紧张。 【蝉蜕+僵蚕】蝉蜕既能疏散肝经的风热,又能息风止痉,还能利咽开音;僵蚕则能祛风定惊、化痰散结,进一步强化疏风通络的效果,改善咧嘴、面部筋脉抽动的问题。 【菊花】是清肝明目的要药,能直接清泻肝火、凉润明目,缓解肝火上炎导致的目睛不适。 【浮小麦】能益气、除热、止汗,辅助缓解秋燥带来的津液不足,又能针对性改善盗汗,避免津液进一步耗损加重内热,让调理更全面。 3周后复诊,家长开心地说,孩子眨眼的频率明显降低了,之前频繁的咧嘴、摇头动作也减轻了不少,晚上盗汗的情况完全消失,大便也恢复了正常,每天都能规律排便。 这说明体内的肝火在逐渐消退,肝风也初步被平息。于是根据孩子的恢复情况,稍微调整了方子,加强清肝息风的力度,让孩子继续服用。 其实对于秋燥季节的抽动症孩子,除了遵医嘱用药,家长日常也可以用食疗方帮孩子辅助灭火: 比如多给孩子喝些温水,或是煮点梨水、银耳百合水等温和的小甜水,帮助缓解秋燥;饮食上多吃新鲜蔬果,少吃零食、甜食;平时多陪孩子放松心情,避免过度催促、指责,减少情绪紧张对抽动的诱发。 内外结合,才能更好地帮孩子平稳度过多燥多抽动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