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生为什么处心积虑的要把石破茂赶下台?其实根本不是什么“政见不合”,是石破茂动了麻生这类亲美老狐狸的“奶酪”。 麻生太郎为什么非得把石破茂赶下台?说白了,是路线冲突和派系利益一起爆发,表面上大家都在谈“为党为国”,可骨子里还是谁能掌控自民党、谁能分配资源、谁能在对美关系和对华政策上说了算,这才是关键点。 麻生家族本身就和美国军工企业渊源深厚,他早年在三井物产工作时,就负责过美日军火贸易项目,后来进入政坛,更是常年牵头日本与洛克希德・马丁、波音等美国企业的合作。 2023 年日本敲定的 “购买 105 架 F-35 战机” 项目,总金额达 110 亿美元,背后就有麻生派系的推动,光是项目中介费、后续维护合作,就能让相关利益集团赚得盆满钵满。 石破茂到底动了哪块 “奶酪”?最直接的就是美日军工合作的主导权。石破茂一直主张 “日本防卫产业自主化”,去年他推动出台的《防卫产业基盘强化法案》里,明确要求 “减少对美国军工企业的依赖,扩大本土企业研发比例”。 比如原本计划全进口的 F-35 战机,石破茂要求把机身组装、部分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日本三菱重工的工厂,这一下就砍掉了美国企业近 30% 的利润分成;还有日本自研的 “心神” 隐身战机项目,石破茂不仅争取到更多政府预算,还拒绝了美国洛克希德・马丁提出的 “联合研发” 提议。 要知道,之前这类项目都是麻生派系牵头,美国企业能通过技术合作拿到核心数据,还能顺便控制日本战机研发进度,现在石破茂把主导权抢过来,等于断了亲美派的一条 “财路”。 能源领域的利益争夺更激烈。麻生这群亲美派一直力推 “日本从美国进口更多液化天然气”,甚至不顾日本民众反对,坚持延长与美国切尼尔能源公司的 20 年进口协议,哪怕美国天然气价格比俄罗斯、卡塔尔高 20%。 可石破茂却提出 “能源进口多元化”,去年亲自带队访问卡塔尔、阿联酋,签下了每年 150 万吨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合同,价格比美国的低 15%,还争取到用日元结算的优惠条件。 这不仅让麻生派系失去了原本能从中抽取的 “中介佣金”,还动摇了美国在日本能源市场的主导地位,要知道,美国通过高价能源出口,每年能从日本赚走约 80 亿美元,石破茂的举动等于直接削弱了美日能源合作里亲美派的话语权,这是麻生绝对不能容忍的。 更让麻生警惕的是,石破茂在外交上的 “自主倾向”,可能会影响亲美派的政治权力。麻生这群人之所以能在自民党里长期掌权,很大程度上靠的是 “美国信任”,美国政府更愿意和听话的亲美派合作,甚至会通过驻日使馆给自民党施压,支持亲美派候选人。 可石破茂却多次提出 “日本要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去年他在国会答辩时公开表示 “不能完全跟着美国的步调走,要考虑日本自身利益”,还推动日本与中国重启稀土、汽车零部件的贸易谈判。 这种 “不唯美国马首是瞻” 的态度,让美国对石破茂产生了警惕,驻日美军司令甚至私下里跟麻生派系的人抱怨 “石破茂的政策不利于美日同盟”。对麻生来说,一旦石破茂的影响力扩大,亲美派失去美国的信任,他们在自民党里的权力就会岌岌可危,这比失去经济利益更可怕。 为了把石破茂赶下台,麻生派系用了不少手段。先是在自民党内部散布 “石破茂政策损害美日同盟” 的言论,拉拢其他派系反对《防卫产业基盘强化法案》,导致法案在众议院审议时被迫修改,砍掉了 “本土企业研发比例” 的关键条款。 然后又利用媒体曝光 “石破茂与卡塔尔能源公司的合作存在利益输送”,虽然最后查无实据,但也让石破茂的支持率下降了 8 个百分点。 最近更是在自民党总裁选举筹备阶段,联合森喜朗、安倍派残余势力,明确表示 “不会支持石破茂参选”,还放出消息说 “美国更认可麻生派系的候选人”。这些操作看似是 “政见之争”,实则都是为了保住亲美派的 “奶酪”。 现在日本自民党内部的分裂越来越明显,支持石破茂的 “自主派” 和支持麻生的 “亲美派” 在各项政策上针锋相对。 比如在是否加入美国主导的 “芯片四方联盟” 问题上,石破茂主张 “保持灵活性,不排斥与中国合作”,麻生则坚持 “完全配合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实施限制”;在驻日美军费用分摊问题上,石破茂要求 “美国承担更多成本”,麻生却同意 “未来五年增加 20% 的分摊金额”。 这场斗争不仅影响自民党的内部权力格局,还会改变日本的外交、经济走向。如果麻生派系成功搞垮石破茂,日本很可能会进一步倒向美国,在军工、能源领域更依赖美国,甚至会跟着美国在台海、南海问题上挑事。 石破茂曾试图争取的那一丁点独立操作空间没了,换来的就是他自己下台,麻生赢得了短期稳定,却把日本系在了更紧的绳子上。未来一旦美国抽身,这套靠美国输血维系的圈子,很可能立刻失去力量。 信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