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特朗普和拜登的差距就在于,拜登的四年虽然磕磕绊绊、步履维艰,但国防部长、国务卿、

特朗普和拜登的差距就在于,拜登的四年虽然磕磕绊绊、步履维艰,但国防部长、国务卿、财政部长都在岗位上认真工作,连过去没啥存在感的副总统也时不时登上新闻头条。拜登入政坛已经有55年,他非常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板,也明白把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比什么都重要。 拜登与特朗普的执政差异,本质上是两种政治范式的碰撞:一个靠专业团队稳如磐石,一个靠个人意志狂飙突进。 先说说拜登团队里这几位核心成员的 “稳定性”。国防部长奥斯汀从 2021 年上任至今,没出过一次职务动荡,哪怕 2023 年美军在中东遭遇无人机袭击、2024 年俄乌冲突出现新变局,他都能按部就班推进国防政策。 国务卿布林肯更是如此,四年里跑遍了 120 多个国家,从促成沙特和伊朗复交,到协调欧美对俄制裁,再到应对巴以冲突,虽然外交成果有争议,但至少没出现过 “突然换将” 的混乱。 要知道特朗普任期内,国务卿先后换了蒂勒森、蓬佩奥两任,国防部长也换过马蒂斯、埃斯珀,频繁的人事变动让政策很难连贯。 财政部长耶伦的表现也能看出 “专业度” 的重要性。耶伦是前美联储主席,对经济政策的把控很有经验,2022 年美国通胀飙升到 9.1% 时,她虽然一开始误判了通胀 “暂时性”,但后来迅速调整策略,推动《通胀削减法案》落地,通过对新能源产业补贴、对高收入群体加税来缓解通胀压力。 2023 年美国银行业危机爆发,她牵头协调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出手救助硅谷银行、签名银行,避免危机扩散。要是换做缺乏专业背景的人来当财政部长,面对这些经济难题,很可能会手忙脚乱。 特朗普任期内的财政部长姆努钦,虽然有华尔街背景,但更多擅长资本运作,在应对疫情初期的经济刺激时,就因为政策设计粗糙被诟病 “补贴流向大企业,普通民众受益有限”。 连以前 “没啥存在感” 的副总统哈里斯,在拜登政府里也有了具体分工。哈里斯负责主导 “推进堕胎权保护”“应对移民危机”“推动半导体产业本土化” 等议题,2024 年还多次出访拉美国家,协调移民政策合作。 在国内,她经常主持参议院投票,尤其是在两党席位持平的情况下,她的一票往往能决定法案生死,这种 “让副总统承担具体职责” 的安排,其实是拜登基于自己经验的设计,拜登曾担任奥巴马的副总统八年,深知副总统如果没事可做,不仅浪费资源,还会让政府团队显得松散。 而特朗普时期的副总统彭斯,除了在 2020 年大选后争议性地主持选举人团投票,几乎没在核心政策里发挥过明显作用,更多时候只是 “象征性存在”。 拜登能做到这一点,和他 55 年的政坛经历分不开。从 1969 年当选特拉华州参议员,到后来担任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奥巴马政府副总统,再到 2021 年当选总统,他见过太多 “用人不当导致政策翻车” 的案例。 这些经历让拜登明白,“自己不懂的领域,绝不能硬插手”,他在经济政策上依赖耶伦,在外交上信任布林肯,在国防上放手给奥斯汀,自己则更多扮演 “协调者” 的角色,把精力放在平衡两党关系、推动法案通过上。 这种 “专业分工” 的好处,在应对危机时体现得很明显。2024 年红海危机爆发,胡塞武装袭击商船,影响全球航运,拜登政府里,布林肯负责外交斡旋,和沙特、埃及等国协调组建 “红海护航联盟”;奥斯汀负责军事部署,调派航母战斗群到红海巡逻。 耶伦则负责评估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出台措施稳定油价和供应链。几个部门各司其职,没出现互相推诿或政策冲突的情况。 而特朗普任期内的 2019 年,伊朗击落美国无人机后,特朗普先是宣布 “准备军事打击”,后来又突然取消行动,前后反复的决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国防部长埃斯珀和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意见不一,而特朗普自己又缺乏对军事行动后果的专业判断,导致政策摇摆。 当然,拜登团队的 “稳定性” 也不是没有争议。有人说布林肯的外交政策 “过于软弱”,在应对中国和俄罗斯时缺乏强硬手段;耶伦的经济政策虽然缓解了通胀,但也让美国政府债务规模进一步扩大。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 “专业人做专业事” 的模式,至少保证了政府机器的平稳运转,没出现特朗普时期 “官员频繁离职”“政策朝令夕改” 的混乱。 拜登自己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说,“我不需要所有人都同意我的观点,但我需要所有人都清楚自己的职责,把该做的事做好”,这句话或许就是他 55 年政坛经验的核心总结。 拜登与特朗普的差异,本质上是集体决策与个人专断、专业治理与民粹主义、稳健发展与激进变革的对抗。拜登用力不从心的表现,证明即使领导人能力有限,专业团队和制度规范仍能保证国家正常运转;特朗普则用过山车式的执政,展示了个人独断对民主制度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