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90岁的金岳霖去世,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为金岳霖料理了后事,金岳霖临终前曾经留有遗言,梁从诫却擅作主张,但是他的做法却被后人称赞不已。[无辜笑] 金岳霖的品格深受母亲唐淑贤的熏陶,她常教导子女“持家要俭,做人要清”,这份家训成为他一生践行的准则。 十六岁考入清华学堂后,他远渡重洋,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深造,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 1925年回国,他在清华园与冯友兰等学者共同筹建哲学系,成为中国现代哲学教育的开拓者之一。 这位在学术上颇有建树的学者始终对行政职务保持距离,1950年经时任清华教务长周培源再三邀请,他才勉强出任哲学系主任,不过很快便辞去职务,重返书斋,比起仕途,更牵动他内心的是持续数十年的真挚情谊,对林徽因的欣赏与守护。 三十年代的北平文化沙龙里,金岳霖初遇林徽因,这位在建筑、文学、艺术多个领域展露才华的女性令他倾心,此后他成为梁家客厅的常客,每周六的茶会几乎从不缺席,他会为林徽因朗读新作,探讨哲学问题,在她抱病时细心关怀。 这份情谊始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金岳霖从未越界,而是以独特的方式融入这个家庭,当梁思成与林徽因因学术观点产生分歧时,他常以朋友身份居中调和, 1932年起他索性搬到总布胡同与梁家为邻,三人时常品茗夜话,形成了深厚的知己之情。 长期野外考察损耗着林徽因的健康,金岳霖多次劝她珍重身体,但林徽因始终放不下钟爱的古建筑研究。 1955年林徽因因病逝世,噩耗传来,金岳霖独自在书房呆立整日,泪水涟涟,从此他的世界失去了一抹最亮的色彩。 更让他怅然的是,七年后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学生林洙再婚,婚礼当日金岳霖带着一瓶酒来到林徽因墓前,伴着秋风倾吐心事,直至深夜,此后他深居简出,鲜少参与社交,某次聚餐他突然举杯低语:“今天是她生日。”在场友人无不感怀。 晚年时多家出版社邀他撰写回忆录,都被婉拒,那段刻骨铭心的情愫,他选择永远珍藏心底,1983年冬金岳霖健康状况恶化,病榻前他将梁从诫唤至身旁,坦言视若己出,并细致交代身后事。 最终梁从诫作出了不同的选择,他将金岳霖安葬在林徽因墓侧,让这段持续半生的情谊以最体面的方式获得永恒,三位挚友在八宝山重新比邻,仿佛回到当年总布胡同的院落,继续着未尽的对话。 这个安排或许偏离了遗愿,却呼应了金岳霖内心最深处的牵挂,有些情感无需言说,却比誓言更加恒久,金岳霖用一生演绎了情感的克制与坚守,而梁从诫的抉择为这段传奇写下了温暖的终章。 网友们感慨万千: “原来‘择一城终老,携一人白首’还有另一种解法——我选择永远住在你隔壁,梁从诫这波操作,我含泪点赞!” “把存款捐给国家,把骨灰撒向大海,却把毕生深情留在八宝山,金老用最中国式的方式,完成了最浪漫的守护。” “看哭了!原来民国不止有狗血剧情,还有这种发乎情止乎礼的深情,现在电视剧拍的什么玩意儿,学学什么叫高级情感!” “梁从诫太懂了!金老临终托付时说‘视如己出’,孩子就用儿子的身份做了最懂他的决定吗,替他说出那句‘我想和你们在一起’。” “破防了!记得有年他突然在饭局站起来说‘今天是徽因生日’,而梁思成七年后再婚时他醉倒墓前…有些人真的用一生在写情书。” “建议八宝山给这三位出个联名款导览路线,民国顶配学者天团的世纪故事,比任何小说都动人!” 如果梁从诫严格遵照遗愿撒了骨灰,金岳霖和林徽因的故事会更遗憾吗? 官方信源:清华大学校史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