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失踪,1959年人们在海边发现了石挥的尸体,过去了2年的时间,石挥才被确定为死亡。[无辜笑] 他的艺术生命起始于北平胡同,因家境贫寒,少年石挥当过茶房、检票员,直到19岁被同学带入戏剧圈,1935年一次偶然救场,让他在舞台上初露锋芒,三年后《雷雨》中“鲁贵”的精彩演绎,连曹禺本人都击节赞叹。 抗日立场使他不得不南下上海,这座东方巴黎很快被他的才华折服,从《夜店》到《腐蚀》,他在舞台与银幕间自如切换,1948年自编自导的《母亲》展现多面才能,而《我这一辈子》更是将京味儿表演推向巅峰。 他的家族堪称艺术世家,兄长石毓浔是他的御用编剧,弟弟石毓澍是著名心血管专家,外甥于是之继承了他的表演天赋,成为话剧界标杆人物。在上影厂,他组建的“五花社”汇聚了谢晋、白沉等电影人,形成独特的创作群落。 感情世界却比银幕更曲折,与护士初恋因家庭压力终结,他在上海街头彻夜徘徊,与“金嗓子”周璇因戏生情,却败给流言与距离,直到遇见京剧名角童葆苓,才在1953年建立家庭。 1957年的政治风波席卷文艺界,《关连长》被批歪曲军人形象,《雾海夜航》遭严厉批判,连续批斗会上,连私人感情都成为罪状,在接回新婚妻子后,他独自走向了那个命运的码头。 巧合的是同年周璇因病离世,两位曾经的爱人,在1957年以不同方式永别,石挥的遗体在十七个月后被发现,那张被海水侵蚀的脸,成为中国电影最痛心的记忆。 网友们感慨万千: “石挥真是天妒英才,那个年代能演能导的全才太少了,《我这一辈子》现在看依然是神作。” “他和周璇的be美学太虐了…两个人同年去世,简直像电影剧本。” “所以最后到底是自杀还是意外?感觉当年很多艺术家的结局都成了谜团。” “童葆苓18岁嫁给他顶着多大压力啊,可惜最后还是没能白头偕老。” “《关连长》居然会被批判?明明特别真实动人,时代的悲剧罢了。” “看完才知道程之、谢晋这些大腕都和他有关系,简直是艺术世家的传承!” 如果石挥活在当代,你觉得他的命运会有怎样的不同? 官方信源:中国电影资料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