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热浪“排”山倒海、文旅好戏连台!豫排联赛第二阶段赛大幕拉开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王玮皓

10月10日晚,2025年河南省女子排球城市联赛第二阶段赛事在郑州、商丘、周口、开封四地同步打响。从赛场氛围的营造,到城市特色的展示,再到体育与文旅的深度融合,无不体现出赛事组织者的精心策划——比赛不再仅是竞技的较量,更升华为一场连接运动与人文的文化盛宴。

强强对话:郑洛交锋,提前上演的“王者之战”

豫排联赛第二阶段为排位赛,采用主客场双循环赛制。第一阶段豫北赛区(B组)前四名——郑州队、航空港区队、新乡队、开封队,与豫南赛区前四名——洛阳队、平顶山队、周口队、商丘队共同进入C组(八强),展开主客场双循环对决,最终按积分决出前四名晋级第三阶段总决赛。

当晚四场比赛中,最引人瞩目的无疑是郑州队主场迎战洛阳队的焦点战。第一阶段中,两队均以全胜战绩分居赛区榜首,因此这场对决也被视为总决赛的“提前预演”。

开赛前半小时,郑州市体育馆已座无虚席,气氛热烈。两队的啦啦队表演同样堪称“冠军级别”:远道而来的洛阳“唐宫小姐姐”身着汉服,舞姿婀娜;郑州啦啦队则以西装礼服亮相,风格利落飒爽。不同风格的“隔网斗舞”,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面对身高占优的东道主,洛阳队以快速多变的进攻积极应对,开局阶段双方你来我往,比分紧咬。随着比赛推进,郑州队的整体实力逐渐显现,4号位强攻屡屡得手。前两局,郑州队以2:0领先。第三局洛阳队顽强反击,双方战至22平。关键时刻,郑州队抓住对手失误连续得分,以25:22再下一城,最终以3:0完胜,延续了开赛以来未失一局的出色战绩。

尽管比分呈一边倒,郑州队23号毛钧怡在赛后采访中坦言赢得并不轻松:“能进入第二阶段的都是强队,我们必须一场一场去拼。我们研究过洛阳队的录像,她们整体实力很强,可能今天对场地不太适应,未能完全发挥。比赛中也有胶着时刻,能够取胜,靠的是我们充分的准备和全队的团结。期待未来在洛阳客场的再次交手。”

古今交融:开封主场打造“体育+文旅”超级秀

开封主场巧妙融合宋风雅韵与时尚气息:清明上河园与龙亭景区的宋风歌舞秀灵动典雅,打碟表演则为赛场注入青春活力;开封老字号与中西医文化市集借势登场,中医养生面包、开封文创、河南名吃等吸引众多观众驻足体验。赛场内外,共同演绎了一场“体育+文旅”的超级大秀,既彰显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也释放出排球运动的激情与活力。

开封龙亭队与平顶山队的比赛开局即高潮,多回合精彩对攻接连不断。开封队虽开局落后,但沉着应战,在主场观众雷鸣般的助威中逐步追平并反超比分,以25:17拿下首局。第二局,开封队扣杀凌厉、配合默契,平顶山队则顽强防守,多次精彩扑救引得观众惊呼。开封队一度以7:10落后,随后顽强追至15平并实现反超。战至25:24的关键分,开封队一记干净利落的扣杀锁定胜局,以26:24再胜一局。第三局,开封队开局打出5:1的小高潮,尽管平顶山队奋力追至7平,开封队及时稳住阵脚,凭借扣球优势持续得分,最终以25:14轻松取胜,总比分3:0主场告捷。

赛后,平顶山队队长李培佳表示,感谢远道而来的平顶山球迷,这场比赛让队伍积累了宝贵的技战术经验,将努力备战下一场,并计划在比赛间隙游览开封景区。开封龙亭队主教练周屹嵩对队员表现十分满意:“大家打出了女排精神!我要为开封的主场氛围打100分。队员们从未感受过如此热烈的助威,是观众的鼓励赋予我们拼搏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念。”

商丘主场:“木兰精神”与“女排精神”交相辉映

商丘市体育馆内同样气氛热烈,东道主商丘科迪花木兰队迎战新乡南太行队。赛前文化展演环节,10名6至12岁的孩子身着戎装,演绎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尽显本土文化魅力;商丘职业技术学院50名学生献上活力四射的啦啦操,为赛事暖场。非遗展区内,“花木兰”主题文创产品也吸引众多观众驻足。

赛场上,两队姑娘奋力拼搏:商丘队稳扎稳打、配合默契,主攻手跃起扣球瞬间点燃全场;新乡队实力雄厚、球风凌厉,攻势凶猛。比分紧咬时,双方凭借顽强意志突破僵局,展现出真正的女排精神。现场观众全程热情不减,挥舞加油道具,齐声高呼“商丘队加油!”“新乡队加油!”,助威声此起彼伏,成为赛场最动人的背景音。最终,商丘科迪花木兰队以0:3不敌新乡南太行队。

客战心得:航空港区队力克周口

周口市体育中心体育馆灯火通明,客场作战的航空港区女排顶住开局压力,以3:0战胜东道主周口队。

首局比赛中,航空港区队员在主队观众炽热的助威声中稍显紧张,双方比分持续胶着至局末,航空港区以25:22险胜。进入第二局,队员通过相互鼓励迅速调整心态,提升战术执行力,逐渐掌控比赛节奏,后两局分别以25:10、25:15的明显优势取胜。

航空港区队员李莲鑫坦言:“刚上场有些紧张,但大家彼此鼓励,情绪稳定后越打越顺。”她称赞全队发挥出色,特别提到队友“进攻果断、二传思路清晰”。自由人赵赟睿谦虚表示自己“仍有提升空间”,并生动形容自己的角色是“在后排‘堵枪眼’,保障一传和防守”。

主帅薛胜利分析,首局胶着源于新场馆带来的心态波动:“队员们及时调整后,充分展现了战术水平和实力。”对于接下来的比赛,全队目标明确——“争二保四”。

赛场内外:精彩持续升温,激活消费动能

从第一阶段至今,豫排联赛在推动排球普及、发掘青少年人才、拓展“体育+文化”“体育+旅游”等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积累了哪些经验?

据了解,第一阶段81场比赛共吸引超过6.9万人次现场观赛、175万人次线上观看,显著提升了排球运动的社会关注度。赛事设置16至45岁的参赛年龄范围,使学生运动员有机会与各界排球爱好者同场竞技,进一步夯实了人才储备。在体商文旅融合方面,联赛联动景区推出门票减免与专属文旅路线,结合“排场市集”等活动带动相关消费约2700万元,实现体育与商业、旅游的价值联动。

此外,通过“体育+娱乐”暖场模式降低观赛门槛,依托“赛事进景区、进街区”等创新思路,精准对接地方文旅资源,使“一场赛事激活一片消费”初见成效。这些探索均为第二阶段赛事提供了宝贵经验。

河南省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处长马延春介绍:“第二阶段赛事呈现三大特点:一是‘体育+文旅’全面联动。我们按照‘一赛一城一特色’的思路,在每个主场植入专属文化符号,如开封的宋韵暖场秀、洛阳的牡丹文化展演,让赛场成为城市文化的‘移动展厅’。同时,‘观赛+消费’闭环更趋完善,全省近50家A级景区同步推出赛事专属优惠,酒店、餐饮联动推出周末观赛套餐,让球迷从‘看一场球’延伸为‘游一座城’。二是竞技品质与观赏体验双提升。主客场双循环赛制强化了球队的地域归属感,14轮56场密集赛事增强了比赛悬念。三是全民参与、广泛推广。首轮四个主场均座无虚席,展现了主客场制的魅力。我们还将以赛事为契机,在八座参赛城市同步启动‘排球进校园、进社区’公益活动,邀请医生、博士生等跨界选手分享经验,打破‘排球是专业运动’的认知壁垒,让排球真正走进群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