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10月11日讯10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气象高质量发展情况。中国气象局局长陈振林介绍,“十四五”以来,我国气象现代化水平快速提升,建成了由9颗风云卫星、842部天气雷达、9万多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组成的陆海空天一体化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灾害性天气监测率提升到83%,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13%。
“无缝隙、全覆盖”的智能数字预报体系能够提前3至7天预报区域性暴雨、高温、寒潮过程,提前15天预测全国性重大天气过程,提前6个月预测全球气候异常事件,提前1年发布气候年景预测产品。
同时气象服务国计民生成效更加显著。在守护生命安全方面,各地政府均建立了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气象灾害防御纳入基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气象联合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共同制作发布山洪和地质灾害风险预警,强化直达基层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形成防灾减灾工作闭环。“十四五”时期,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比例平均下降0.12个百分点。
在助力生产发展方面,气象服务覆盖国民经济70余个行业大类,数字气象融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十四五”时期,全国人工增雨、雪作业累计增加降水约1677亿吨,人工防雹作业减少经济损失约603亿元;冬小麦干热风预警提示农业农村部门及时采取“一喷三防”等措施,助力粮食增收83亿斤。气象、公安、交通运输部门还建立了“一路三方”预警联动机制,优化提升路段的交通事故数量同比下降51%。
编审:彭瑶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