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月在毛主席熟睡之时递来了一份中南海的紧急报告,毛主席醒来后端详了许久,最终停留在“保卫西沙群岛!”六个显眼的大字上,而送报人一栏填的名字赫然是周恩来、叶剑英,这意味着中越关系因为西沙群岛走到了必须动武的那一步。[无辜笑] 西沙群岛自古属于中国,史料与地图均有确凿记载,七十年代以来,南海石油资源与战略价值日益凸显,周边国家开始频繁动作,当时越南政府在美国支持下,陆续占领西沙部分岛礁,企图形成实际控制。 1974年1月初,越南继续扩大侵占范围,强占多个岛屿,1月11日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严正抗议,重申中国对西沙、南沙的主权,但越方并未停止行动,反而向中国守岛民兵开火,使对峙迅速升级为武装冲突。 1月19日凌晨,越南军队登陆琛航岛与广金岛,并率先开枪,中国民兵随即还击,同时将情况紧急上报北京,叶剑英判断局势严峻,立即与周恩来商讨应对方案。 周恩来从主权与南海大局考虑,坚决主张保卫西沙,两人商定后连夜请示毛泽东,毛泽东在审阅报告后,迅速批准了反击决定。 命令下达后,军事部署立即展开,叶剑英亲赴总参指挥部,与邓小平、陈锡联等共同制定作战方案,当天上午越南军舰首先开火,中方随即迎击,尽管中国舰艇装备处于劣势,但凭借灵活战术与顽强作战,最终击沉越舰一艘、重创多艘,成功击退越方舰队。 初战胜利后,叶剑英指示部队保持警戒、加强工事,1月20日中方发起登陆作战,顺利收复甘泉、珊瑚和金银三岛,经过系列战斗,西沙永乐群岛全部回到中方控制。 这场战役的胜利得益于周恩来与叶剑英的紧密配合,叶剑英凭借军事经验指挥作战;周恩来统筹全局,密切关注美国动向与国际反应,二人内外协同,既捍卫主权,也有效控制了冲突规模。 周恩来当时已身患重病,仍通宵处理战报,叶剑英全程坐镇指挥,展现出优秀的临战指挥能力。 西沙海战不仅收复了岛屿,更向外界传递出中国捍卫海洋权益的决心,此战为中国后续南海行动奠定了基础,也使周边国家重新审视中国的底线。 这场冲突也成为中越关系的转折点,两国从昔日盟友逐步走向对立,最终在1979年爆发边境战争,西沙之战是这一转变过程中的关键节点。 回顾这段历史,西沙海战是一次坚决而迅速的军事行动,也是一次明确的主权宣示,它表明在核心利益问题上,中国具备坚定的意志与行动力。 网友们敬佩不已: “看完才知道西沙海战这么解气!老一辈领导人真是硬气,说打就打,一点不含糊,致敬!” “原来1974年咱们就跟越南在南海干过一仗啊,以前光知道79年那场,长知识了,谢谢博主分享历史。” “周恩来总理那时候身体都不好了还熬夜处理军务,太不容易了,真是鞠躬尽瘁,看得人眼圈发红。” “咱们海军当时装备不如人家,居然还能打赢,说明战斗力才是硬道理!佩服当年官兵的勇气和智慧。” “历史证明,领土问题绝对不能让步,该出手时就出手,老祖宗的地盘一寸都不能丢!” “所以西沙群岛是咱们流血收回来的,某些国家现在还在南海搞事,看看历史吧别做梦了!” 西沙海战留给今天最重要的启示是什么,是必须强硬保卫领土,还是外交和军事得两手抓? 官方信源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