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事总往坏处想,是缺乏安全感的心理防御
当我们遇到事就往坏处想的时候,是我们的防御起来了。之所以竖起防御,是我们感到不安全了。
在不安全的心境下,我们对不确定性就变得越发不耐受。 这时,把事情想坏是下意识地一种心理保护机制。
这个时候如果意识不到,或者不接纳这个不安全感,我们就会按这个“往坏处想”所得出的结论去进行创造相应的现实。在心理学上这叫做自证预言。
比如,你在工作中新的搭档,你见他第一面,就感觉对方的眼神里有某种抵触或敌意,你觉得这个人似乎不愿意和你合作。当然你没有任何证据。
但在接下来的合作中,你会越来越多地感觉到有一些暗流涌动。他说的很多话,你一琢磨都感觉话里有话。哪里很顺利的时候,你也会想,他会不会有别的歪心思。
久而久之,你们的关系就变得越来越紧张、对立,他也找人抱怨,表示不想再跟你合作下去。当你听到这件事的时候,一拍大腿“果然,你看,我的第一印象是准的,我第一眼见他就看出他不想跟我合作!”
这个第一印象是不是准确,是无法证实的,但现在你们合作不下去了,这个结果确是事实。
当然,如果你是一个有反思意识的人,或许会回想当初见第一面的时候,思考“我当时为什么会觉得他有敌意呢?”这里我提供几种解释的可能:
1,你把自己对对方的敌意投射到了他身上
意思是你对对方有敌意,但你没觉察到或不愿承认(可能你一贯认为自己是一个善良的人,无缘无故对别人有敌意是不应该的),然后把这股敌意投射到了对方身上,认为是对方对你有敌意。
2,对方的某一个点,跟你过去遇到过的“坏人”在某一点上有相似性。
比如对方不爱说话,不善言辞,不会客套,长得还有点凶的表象,跟你过去遇到的“不好说话”的人很像,然后就被你下意识地解读成了“对方是一个不好说话的人”。
再比如我们在早年的成长环境中,跟某个长辈关系不好,而现在这个人好像在某一方面跟这个长辈貌似,我们也会将这个敌意转移到他身上。精神分析上叫做移情。
3,你确实从小到大都很没有安全感,主体感相对弱。
如果一个人在人际关系里总是下意识地将自己客体化,他就需要对方始终,全方位地对自己温和、友善,但凡注意到对方一点“不对劲”的表情,比如皱眉、不吭声、说话声音大,态度不那么友好热情,就可能觉得对方对自己有敌意,不好相处。
在这个过程中,对方那些正向的信息,都可能会被你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