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一个人,不一定非要做点什么
看到一条私信说,对于自己喜欢的人,不知道怎么跟对方更自然地建立链接,好像自己总在做一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感觉自己像个工具人。
确实有些人,特别是男生,曾经因为受到一些过时的教育。比如,不要玩虚的,喜欢一个人就敢于为对方花钱等等。
但放到现在,在男女越来越平等,生活中也没有那么多机会需要让你提供所谓的“实用价值”时,硬提供,不仅显得多余,有时候可能还让人烦。
1, 为什么总想做点什么?
可能是受过时的教育,形成的思维定势影响。但我觉得更重要的可能是“情感隔离”带来的情绪功能丧失。
什么意思?你想为ta做点什么,无非是想看到对方开心高兴的样子,然后你因为这个链接,也能共享到这份情绪,又能够体验到“在一起”的感觉。
但我们不知道怎么可以让对方开心,而这里面的本质其实是,我们不知道怎么让自己开心,或者我们忘了如何让自己开心。
甚至我们可能会觉得“开不开心的不重要”,即情绪价值没什么意义,解决问题才是重要的。而正是这个过时的认知,让我们屏蔽了自己的感受。
不懂如何让自己开心,又如何能让别人开心呢。
2,重拾自己对情绪的感知,然后跟对方分享
你先得让自己感受到真实的情绪。
比如,出差到别的城市了,你不用特意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为Ta买礼物(甚至耽误了正事),你有闲余的时间可以随便在酒店的周边逛逛,看到很有意思的当地特色,拍个照发给对方,方便的话顺便给对方带点什么回去。
只因为一切有趣的事物,都想跟你分享。
再比如,加班到深夜,终于忙完了,看着窗外的夜景,感受自己的疲惫与放松,拍个带窗外背景的工位照,发给对方,顺便问对方在忙什么。
我此刻的状态让你知晓,同时也很想知道你的状态,让两颗心相连。
有位网友说,如果对方平时能从一些小方面表达出对自己的想念跟在意的话,根本不会在乎那些节日的仪式感到不到位。
比如,下班的路上看到随手买枝花,或者小蛋糕,跟Ta气质相配的小玩偶,甚至是一片形状好看干净的落叶,带回去给对方,都是很有意思的分享。
一个比平时久一点的拥抱,只因为想听你的心跳;一个比平时更认真的凝视,因为觉得那一刻的你真的好可爱;一句很朴素的话,只因为在这一刻我很想对你说。
当我们放下“我能为Ta做点什么”的执念,回到本真的“我想让Ta知道我喜欢Ta的心情”的初衷,相信我们都会找到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