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0万志愿军被美军包饺子,一向淡定自若的彭老总心急如焚连忙向毛主席求助。毛主席苦思3小时,下达8字命令。众将一听都懵了,彭老总却直呼高明。 彭德怀1898年出生在湖南湘潭一户穷苦人家,十来岁就给地主放牛。1928年他发动平江起义建立红五军,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后来成为红三军团军团长。长征路上,他指挥部队多次担任艰巨任务。抗战时期担任八路军副总司令,组织了百团大战。解放战争中他转战西北,以少胜多击败国民党军。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后,彭德怀临危受命担任志愿军司令员。 1951年3月,毛泽东就提出在三八线南北地区消灭敌军数万人的作战设想。4月6日志愿军党委开会决定举行第五次战役,彭德怀在会上说即使付出五六万人代价也要消灭敌人几个师。4月22日晚上,志愿军正式发起第五次战役,这是朝鲜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战役开始时进展不错,志愿军各部队向南推进。可是战役刚打响,志愿军在三登的后勤仓库就被美军飞机炸毁,损失了三百多万斤口粮、三十多万斤豆油和四十多万套军衣。这下麻烦大了,前线部队补给本来就困难,这一炸更是雪上加霜。 这时候麦克阿瑟已经被撤职,李奇微接任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这人可不简单,他仔细研究了志愿军的作战规律。他发现志愿军缺运输工具全靠两条腿走路,每次进攻最多能打七天左右,因为携带的粮食弹药就这么多,他把这叫”礼拜攻势”。 李奇微搞出个战术,就是志愿军一进攻他就命令美军每天后撤二十公里左右,不跟志愿军正面硬拼,但用飞机大炮不停轰炸。等志愿军粮弹打光了,美军突然反扑,利用坦克汽车的机动优势包抄志愿军。这招在第四次战役就用过,效果还不错。 到了5月中旬,志愿军和人民军发起第二阶段进攻,打了五天歼敌一万七千多人。可这时候志愿军前线部队已经弹尽力竭,连军长每天也只有一碗炒面充饥。补给线太长,美军飞机天天炸,运输车队损失惨重,粮食弹药根本送不上去。 5月20日,李奇微判断志愿军粮弹已尽,下令全线反击。美军韩军十几个师一起压上来,坦克飞机大炮齐上阵。志愿军第三兵团和第九兵团近十万将士陷入包围,特别是第180师在春川西北被敌军切断。前线形势万分危急,部队缺粮缺弹,伤亡不断增加。 彭德怀看着作战地图,心里明白这次麻烦大了。他连续几天几夜没合眼,满脸疲惫。参谋们提出好几个救援方案,有的说集中兵力强攻突围,有的说分兵接应。彭德怀把这些方案都否了,他知道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强行救援可能让更多部队陷进去。 思来想去,彭德怀决定直接向毛泽东请示。电报发往北京,详细说明了战场态势和部队困境。 毛泽东收到电报后开始思考。他在办公室里来回走动,一支接一支地抽烟。他想起了1935年的四渡赤水,那时候红军也是被几十万敌军围困,正是靠着灵活机动的战法才化险为夷。当时的打法就是不去正面硬拼,反而主动出击打敌人后方和侧翼,迫使敌人回援,包围圈自然就解开了。 三个小时过去,天都快亮了。毛泽东拿起电话,沉稳地说出八个字:“放弃救援,以攻代守。” 这八个字传回朝鲜前线,指挥部里的将领们都愣住了。放弃救援?那被围的十万将士怎么办?大家面面相觑,不太明白这个决策的用意。 彭德怀听到这八个字,先是一愣,随即眼睛一亮,重重拍了下桌子。“高!实在是高明!”他大声说。其他将领还没反应过来,彭德怀已经在地图上指点起来,向大家解释这招的妙处——不去救被围部队,反而主动出击敌人后方,迫使敌人回援,包围圈自然就松了。 命令马上下达。没被围的志愿军部队立即调整部署,向美军后方和侧翼猛攻。美军的补给站被袭击,指挥部受威胁,李奇微不得不抽调围攻部队回防。同时被围部队分成多股小分队,利用夜色和山地灵活突围。经过几天激战,大部分被围部队成功突出重围。 6月10日第五次战役结束,志愿军全线后撤约四十公里,在铁原一线稳住了战线。这次战役历时五十天,歼敌八万二千多人,粉碎了美军将战线推进到平壤元山一线的计划。经过这次较量,美军不得不转入战略防御,接受停战谈判。 6月中旬,毛泽东提出”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的方针,在军事上采取”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策略。彭德怀认真贯彻这一思想,调整作战部署,从运动战转向阵地战。后来还提出”零敲牛皮糖”的打法,由打小歼灭战逐步过渡到打大歼灭战。 1952年4月彭德怀因病回国。他在朝鲜战场奋战一年半,指挥志愿军打了五次大战役,把美军死死顶在三八线附近。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署。这场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威风,也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军队。 这次危机中的破局之策,体现了在劣势条件下通过主动出击化解危机的智慧。这种战法不拘泥于常规,敢于打破思维定式,在看似无解的困局中找到突破口。真正的军事艺术不在于兵力多寡,而在于如何运用智慧应对复杂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