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鹌鹑蛋上钻孔山西特级技师张永平一手绝活引惊呼

“匠心铸梦,向新而行”。在刚刚闭幕的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上,山西展区以丰富的内容丰富、多样的形式,全方位展示了山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涌现出的“匠人”“匠技”“匠物”,让人深刻感受到山西在培养工匠人才、推动创新发展方面的显著成果。

想尽一切办法训练终于成就绝技

论坛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车永济电机公司钳工、特级技师张永平为大家表演了绝活——鹌鹑蛋上钻孔。

鹌鹑蛋壳厚度只有0.07毫米左右,是鸡蛋壳厚度的一半。要在鹌鹑蛋壳上打孔,难度可想而知。只见张永平小心翼翼地把鹌鹑蛋从层层包裹中取出来,拿起钻头轻轻转动,伴随着嗡嗡的响声,钻头周围冒起粉末,过了一分钟左右,钻头抬起,停止转动。张永平放下电钻,说了一句“成了”,现场一片惊呼。

张永平拿起鹌鹑蛋,拿针一挑,蛋壳上出现一个标准的小圆孔,但蛋膜却完好无损,在光源的照射下,宛如一件精致的工艺品,不少参观者连称:“好看!”

生产中,张永平经常需要在薄型材料上打孔,所以,在他的计量单位里,没有厘米,没有毫米,只有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六十分之一。像“鹌鹑蛋钻孔”一样,都需要“轻、准、稳”。为了追求精度,练好技术,张永平想尽一切办法进行训练。针对不同的材质及不同材质的厚度,刃磨不同角度的钻头,他尝试在白纸、鸡蛋等常见的东西上打孔,鸡蛋打孔的绝活就此练就。

在展示现场,张永平拿出4颗特殊的鸡蛋,在蛋壳上用钻孔拼出“大国工匠”4个字——这是张永平给此次大会的独特贺礼。

填补行业空白获得国家专利

“使用这种方法焊接,能使95%以上的焊接问题在自动化线上解决,不再需要人工补焊,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产品质量。”山西省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携带“五小”创新成果,亮相大会全国职工“五小”成果展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这是我们的一个成品,就是使用这个焊接方法焊接的。您看这表面如鱼鳞般光滑,没有任何气孔、夹渣或裂纹缺陷,能稳稳承受塔式起重机作业时的重载,长期使用也不会有开裂风险。”成果第一完成人毛晓雨介绍,“学术上叫《一种塔机标准节主肢连接耳套组焊方法项目》,通俗一点来说,是我们的塔式起重机的主干,标准节连接处由于焊接难度大,自动化焊接后难免会出现各种小问题,需要人工补焊返修。现在的这种工艺,融合了分序封头焊、错向焊接等工艺,实现了高质量的自动化焊接。”

“这种工艺每年能减少返修成本223.6万元,填补了行业空白,还申请了国家专利。”毛晓雨激动地说,“我们的焊接方法能获得国家专利,非常难得,这是对广大职工立足一线搞发明创造最大的激励。我愿意把经验和成果分享给更多的人,希望创新成果惠及更多一线职工。”

智能巡逻机器人惊艳亮相

“摄像头是2D还是3D呢?”“机器人有额外载重吗?”在我省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创新成果展区前,智能巡逻机器人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这款机器人是我省在装备数字化制造领域深耕的又一力作。”负责人居飞飞介绍,机器人将人工智能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集成了自主导航、环境感知、智能决策等多项核心技术,可完成全天候、无死角自主巡逻任务。“这是实物,虽然小巧,但本领不小,可应用于野外巡逻值守、室内安保巡逻等多种场景,可创造年效益200万元以上。比如在高速公路上,可以替代交警巡逻,收集数据,还可以远程对话,降低了人工巡检成本,减少了安全隐患。”居飞飞介绍。

远程巡检时,没有手机信号怎么办?“通过这款机器人可以收集有关数据并传送到控制中心。”项目介绍人说,“我们还通过仿真优化与迭代测试,解决了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动态平衡问题,降低了制造成本。”目前,研究所已围绕机器人技术申请多项专利,并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产业处负责人表示:“此次参展是我们践行工匠精神、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实践。我们将持续深化与行业伙伴的合作,为智能制造发展贡献更多‘北方智慧’。”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