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四季度超长期一般国债发行安排
2025年只剩最后两期储蓄国债了。
10月10日发行的凭证式储蓄国债,作为今年难得的投资机会,吸引不少投资者的关注。
10月国债票面利率1.63%、1.7%
根据财政部最新公告,2025年第七期储蓄国债(凭证式)、2025年第八期储蓄国债(凭证式)将于近期发行。第七期国债、第八期国债均为固定利率、固定期限品种。其中,第七期国债期限3年,票面年利率1.63%,最大发行额130亿元;第八期国债期限5年,票面年利率1.7%,最大发行额130亿元。第七期国债、第八期国债发行期为2025年10月10日至2025年10月19日。
作为凭证式国债,这次发行的两期国债有显著特点——首先,购买方式相对传统,需要投资者持有效身份证件到银行柜台办理购买,不支持手机银行或网上银行购买。传统购买方式虽然不如电子式便捷,但对于很多习惯线下办理业务的中老年投资者来说反而更加安心;其次,付息方式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不计复利,逾期不加计利息。
值得注意的是,凭证式国债为记名国债,采用实名制,可以挂失但不能更名,也不能流通转让。投资者购买后如需变现,可以到原购买机构办理提前兑取,但需要按兑取本金的1‰支付手续费。
不过,要特别注意的是,发行期最后一天(10月19日)不办理提前兑取业务。投资者提前兑取第七期国债、第八期国债,按实际持有时间和相对应的分档利率计付利息——从购买之日起,持有时间不满半年不计付利息,满半年不满1年按年利率0.35%计息,满1年不满2年按0.4%计息,满2年不满3年按1.12%计息;第八期国债持有时间满3年不满4年按1.52%计息,满4年不满5年按1.63%计息。
手握大额现金买国债还是存款?
对于手握50万元本金的投资者来说,选择储蓄国债还是四大银行定期存款,确实需要仔细权衡。
首先,从收益率来看,储蓄国债明显占优。以50万元本金计算,按上个月储蓄国债利率计算(3年1.63%、5年1.7%),购买3年期储蓄国债到期可获得利息:50万元×1.63%×3=24450元;购买5年期储蓄国债到期可获得利息:50万元×1.7%×5=42500元。
相比之下,四大银行目前的定期存款利率就显得有些“寒酸”。根据最新数据,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四大行的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普遍为1.25%,5年期为1.3%。以此计算,50万元存3年定期可获得利息:50万元×1.25%×3=18750元;存5年定期可获得利息:50万元×1.30%×5=32500元。
可见,3年期储蓄国债比定期存款多赚5700元,5年期更是多赚10000元。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差额。
其次,从安全性来看,储蓄国债更是占据更大的优势。储蓄国债由国家信用背书,被誉为“金边债券”,安全性堪称金融产品中的“天花板”。虽然银行存款也有存款保险制度保护,50万元以内本息有保障。但考虑到近年来个别中小银行出现的经营风险,国债的心理安全感显然更强。
最后,从流动性角度分析,储蓄国债的提前兑取规则也更加人性化。根据规定,储蓄国债持有满半年后提前兑取,可以按照实际持有时间分档计息——满半年不满1年按0.35%计息,满1年不满2年按0.4%计息,满2年不满3年按1.12%计息。而银行定期存款如果提前支取,通常只能按照活期利率(目前约0.05%)计息,损失要大得多。
当然,储蓄国债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发行时间固定,每年3月至11月发行;二是,额度有限,热门时段往往“手慢无”,需要抢购;三是,凭证式国债只能柜台购买,相对不够便捷。
记者周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