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传营
传统服饰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审美思想、艺术观念和文化智慧的凝聚,对于当代的服装与服饰设计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作为服装设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理应将传统服饰文化融入专业教学工作,利用传统服饰文化来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启发学生设计思路、强化学生创新思维,实现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和协同发展。
阵地建设:健全完善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是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高校应将传统服饰文化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实现知识传授和文化浸润的深度融合。在理论教学中,将传统服饰发展史作为重要内容,系统讲解中国服饰文化的演变历程、设计风格、艺术理念,增进学生对传统服饰文化的认知认同;系统介绍传统服饰中常用的色彩搭配、图案纹样、技术工艺、材质面料,并与现代服饰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清晰认知二者各自优劣,在设计创作中取长补短,打造兼具传统特色和现代风格的优秀服装设计作品。此外,高校应开设“传统服饰鉴赏”课程,带领学生近距离鉴赏各朝各代、各个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服饰文化资源,挖掘其中可用于现代服装设计、符合人民群众审美喜好的文化元素,在作品产出中完成文化元素的当代美学转译。
数智赋能:利用技术辅助教学
数智技术在资源收集、虚拟呈现方面的独特优势,能够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和便捷地了解和应用传统服饰文化,高校应强化数智技术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全面提升文化融入效果和人才培养实效。建立数字资源库,收集筛选、分类整理和长期储存互联网中的传统服饰资源,满足教师不同教学主题的资源需求;开发“服装设计导师”人工智能机器人,为学生提供智能化设计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设计思路转化为服装成品;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学生服装作品进行立体化呈现,方便学生对设计细节进行处理和优化。
场域拓宽:开展多元实践活动
高校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多元实践活动,实现校园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有效衔接。带领学生深入服装设计企业一线,参观服装从设计到生产的全部流程,和优秀服装设计师进行面对面谈话,了解其是如何从传统服饰文化中汲取设计灵感、提炼设计元素并转化为设计成品的;鼓励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前往汉服店、国风服饰馆开展兼职活动,了解大众对于传统服饰的审美喜好,为今后服装设计积累素材、明确方向。
对于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传统服饰文化是其汲取设计灵感、获取艺术启发、积累创作素材的重要窗口。高校应从课程体系建设、数智技术应用、实践活动开展等多维度入手,将传统服饰文化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度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突出创新设计意识和能力的优秀服装设计人才,以充足的人才储备有力推动传统服饰文化的现代化传承。
(作者单位:南通理工学院;本文系南通理工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敦煌莫高窟菩萨服饰审美研究”〈2025XKB25〉研究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