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据BBC最新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已经惊人发现,俄罗斯军工产品中中发现太多来自

据BBC最新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已经惊人发现,俄罗斯军工产品中中发现太多来自美、英、德等多国的零部件。而这些国家,都是站在乌克兰一边的国家。也就是说,西方那么多国家在吆喝让乌克兰加油跟俄罗斯干,结果人家在背后猛赚钱。不知道他们怎么不去制裁这些跟俄罗斯做生意的公司?双标太明显了! 据英媒10月6日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在周日对乌克兰发起的致命袭击中,俄方使用的导弹和无人机内含超过10万个外国制造零部件,其中包含英国制造的微电脑。 从去年开始,乌克兰军方就专门成立了一个小组,负责收集战场上被摧毁或缴获的俄罗斯武器,比如坦克、无人机、导弹发射系统这些,然后拆解分析里面的核心部件,想找出俄军工的 “弱点”。 今年初,他们在拆解一辆俄罗斯 T-90M 坦克的火控系统时,发现里面的芯片居然是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生产的;后来拆解 “天竺葵 - 2” 自杀式无人机,又在导航模块里找到了英国某电子企业的零部件;甚至连俄罗斯最新列装的 “口径” 巡航导弹,弹体内部的传感器都有德国西门子公司的标识。 泽连斯基在会议上展示的清单里,光明确标注来源的西方零部件就有上百种,涉及电子元件、精密机械、光学仪器等多个领域。 这些零部件可不是简单的 “小零件”,很多都是军工产品的 “心脏”。比如美国德州仪器的芯片,主要用于坦克火控系统的数据分析,能提高火炮的命中率;英国那家企业的导航模块,能让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精准定位目标。 德国西门子的传感器,则能帮助导弹在飞行过程中调整姿态,提升打击精度。乌克兰专家估算,在俄罗斯现役的主流武器里,西方零部件的占比平均能达到 15% 左右,有些精密装备比如无人机、雷达系统,占比甚至超过 30%。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些西方零部件大多是通过 “第三方渠道” 流入俄罗斯的。比如有些美国公司会先把芯片卖给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等国的中间商,再由中间商转手卖给俄罗斯企业。 德国的传感器则会通过波兰、匈牙利的贸易公司 “曲线出口”;英国企业更隐蔽,直接在东南亚设立子公司,把零部件伪装成 “民用产品” 销往俄罗斯。有媒体调查发现,仅 2023 年一年,通过这种 “迂回方式” 流向俄罗斯的西方军工相关零部件,总价值就超过了 12 亿美元。 可有意思的是,美英德这些国家虽然嘴上喊着对俄罗斯实施 “严厉制裁”,禁止向俄出口军工产品,但对自家企业的这种 “擦边球” 行为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比如美国财政部去年曾列出一份 “制裁清单”,但里面几乎没有涉及电子元件领域的大型企业;德国政府虽然出台了 “军民两用产品出口管制令”,但对传感器这类 “可民用可军用” 的产品,审核标准格外宽松。 英国更直接,允许本国企业向 “非俄罗斯直接关联” 的第三方公司出口零部件,等于给 “转口贸易” 留了个大洞。 乌克兰方面对此特别不满,泽连斯基在接受 BBC 采访时就直言,“西方一边要求我们坚持战斗,一边却让自己的企业给俄罗斯军工输血,这种做法让我们很难理解”。 乌克兰外交部还专门向美英德三国递交了照会,列出了涉及违规出口的西方企业名单,要求这些国家严肃处理。但截至目前,除了少数几家小型中间商被象征性罚款外,没有一家西方大型企业受到实质性制裁。 其实这种 “双标” 现象早有端倪。比如美国某航空巨头,一边向乌克兰提供直升机零部件,一边通过海外子公司向俄罗斯出售民航飞机维修配件,而这些配件里的部分技术能间接用于军工领域。 德国某汽车企业,虽然暂停了在俄罗斯的汽车生产,但旗下的精密机械部门仍在向俄供应可用于坦克制造的机床。 有分析人士指出,西方企业之所以敢这么做,背后是各国政府的 “默许”—— 一方面不想真的得罪俄罗斯,怕影响能源、粮食等领域的利益;另一方面也舍不得放弃俄罗斯市场的利润,毕竟军工相关零部件的利润率比民用产品高不少。 现在随着泽连斯基公开点名,西方这种 “嘴上制裁、私下赚钱” 的操作被摆到了台面上。不少国际媒体都在追问:美英德等国到底是真的支持乌克兰,还是只想借冲突牟取利益?那些喊着 “支持乌克兰” 的西方政客,又该如何解释自家企业给俄罗斯军工供货的行为? 说到底,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复杂性,成了俄罗斯的“护身符”。一枚导弹里几百个零件,来自十几个国家,根本没法完全切断。美国想靠制裁拖垮俄罗斯,结果反而暴露了自己的工业空心化——高端芯片造不出来,连民用市场都被亚洲企业占了,只能眼睁睁看着俄罗斯用自己的技术打自己的脸。 目前西方各国还没有给出明确回应,但这事儿已经引发了不少争议,甚至有西方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留言:“与其指责俄罗斯,不如先管好自己国家的企业。” 信源:中华网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