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全体宣布“拒统”,张亚中落选成定局,统一只剩临门一脚,我国台湾省的国民党近期举办了选举,这事儿可是吸引了不少人,但据报道可知,目前参加选举的人,没有一个在“统一”方面表达态度,也就是说没人对“统一”发表具体的做法和想法。 岛内的政治形势主要是由民进党主导,但国民党仍然有一定的主动权,尤其在民进党两次“大罢免”失败之后,国民党在岛地位出现了微妙的变化,甚至国民党有机会借助目前的时机冲击一下执政党的地位,这对国民党本身是极好的一次机会,但是目前国民党表现出来的态度有很大的问题。 先说说这场选举里最扎眼的反差。张亚中算是国民党里少有的敢明确谈统一的人,这次已经是他第三次参选党主席,之前就一直主张恢复 “国统纲领”,还提出要推动两岸政治对话,甚至具体到 “重用邱毅监督民进党、借王金平经验谈两岸” 的构想。 可这次选举从一开始就透着不对劲,9 月领表的时候,他委托工作人员办手续,硬是因为所谓 “委托手续问题” 没办成,成了当天唯一没登记成的候选人,要知道选举规则之前改了好几次,日期也一延再延,明眼人都看得出是针对他来的。 到了政见会,他想跟其他候选人辩论两岸路线,郝龙斌直接以 “时间冲突” 缺席,根本不接招,其他候选人要么扯 “蓝白合”,要么谈核电,谁都不碰统一这个核心。 更让人意外的是曾经的 “统派代言人” 郑丽文的转变。她以前一直喊 “我们就是中国人”,被深蓝支持者当成 “女战神”,可这次参选居然改口说 “现在目标不是统一”。 这种 180 度大转弯不是没原因的,2024 年选举里,侯友宜因为对 “九二共识” 含糊其辞,结果惨淡收场,这让国民党本土派更坚信 “谈统一等于选举自杀”,侯友宜自己后来干脆公开反对 “九二共识”,说这是国民党的 “选举负资产”。 其他候选人自然跟着风向走,卓伯源和蔡志弘虽然提了 “两岸对话”,但只说 “促进和平”,至于对话要不要往统一方向走、具体怎么推进,半个字都没提;罗智强干脆绕开两岸议题,只说要在立法机构解决缺电、关税问题,等于彻底把统一从议程上划掉了。 张亚中的困境早就注定了,他几乎是在跟整个国民党的派系力量对抗。以赵少康、郝龙斌为首的 “建制派” 结成了同盟,不仅公开骂他 “破坏团结”,还呼吁党员集体抵制给他投票。 2021 年他第一次参选时,明明拿了 32% 的票,却因为蒋万安这些 “立委” 集体站队朱立伦搞 “弃保”,最后还是输了,选后承诺的 “重用” 也成了空话。 这次更惨,参选要 1300 万新台币的门槛,后续花费可能超 2000 万,他既没有行政职位攒下的资源,也没得到任何派系的钱,全靠深蓝基层小额捐款撑着,资金根本跟不上。 黄复兴党部裁撤后,传统深蓝力量散了,他靠孙文学校攒的那点支持者,在庞大的派系网络面前根本不够看。最新民调里,他的支持率只在 5% 到 7% 徘徊,跟郑丽文、郝龙斌差得远,落选基本成了定局。 这种集体 “拒统” 的背后,是国民党对台湾民意的误判和自身的路线迷失。台湾民意基金会的调查显示,超过六成民众支持维持现状,明确支持统一的只有一小部分,这让国民党觉得谈统一会丢选票。 可有意思的是,另一个调查里,接近九成的人不支持统一,其中 51.8% 支持独立,24.2% 想维持现状,这种分裂的民意反而让国民党没了方向。为了赢选举,他们干脆把 “统一” 当成烫手山芋扔了,一门心思讨好中间选民,却忘了自己原本的立场是什么。 王金平这种老资历干脆保持中立,结果被深蓝骂 “蓝皮绿骨”,两边都不讨好,这恰恰说明国民党现在连内部共识都凑不出来了。 这场选举最耐人寻味的地方,在于候选人越是回避,越暴露了问题的严重性。曾经作为两岸沟通重要桥梁的国民党,如今连提 “统一” 的具体方案都不敢,反而跟着民进党后面模糊立场。 张亚中虽然快输了,但他反复追问的 “国民党到底要往哪走”,其实戳中了要害,如果连核心路线都丢了,就算靠回避议题赢了选举,又能撑多久?现在距离 10 月 18 日投票没几天了,不管谁最后当选,从这场选举透露出的信号已经很明确:国民党在统一议题上的沉默,还会持续很久。 不管是赖清德的“抗中保台”,还是国民党的“拒统媚日”,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想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这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历史大势,全世界都在期待,人心也是如此。 信源:海峡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