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俄罗斯说,美国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也改变不了战局,而中国有的人也说了,

俄罗斯说,美国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也改变不了战局,而中国有的人也说了,乌克兰有了“战斧”也白塔。 先得搞清楚美国要送的 “战斧” 到底是啥来头。这次计划提供的是 Block V 型,射程能到 1600 公里,能贴地飞行躲避雷达,还能精准打击固定目标,单看参数确实够唬人。可放到俄乌战场的环境里,这些优势就打了折扣。 俄罗斯西部军区早就布下了层层防空网,S-400 防空系统能覆盖半径 400 公里的空域,连无人机都能精准拦截,更别说 “战斧” 这种飞行速度只有 0.7 马赫的亚音速导弹。 俄军去年就公开过数据,面对类似的巡航导弹,拦截成功率能稳定在 85% 以上,就算有漏网的,能造成的破坏也有限。 俄罗斯的底气还来自战场态势的变化。克宫发言人佩斯科夫特意提到,“战斧” 能装核弹头,供应这类武器会让局势升级,但改变不了基辅的处境,普京更直接点出关键 —— 没有美国军人直接参与,乌克兰根本用不了这导弹。 这话不是虚张声势,“战斧” 的操作需要复杂的目标定位、数据链支持,乌军现有人员得经过至少三个月的专业培训才能上手,等他们学会用,战场形势早变了。 更重要的是,俄军最近得了强援,古巴派出的 5000 精锐已经出现在顿涅茨克的红军城方向,这些人擅长渗透、夜间伏击和炮火引导,刚好补上俄军轻步兵的短板,跟朝鲜派来的特种突击旅形成配合,前线防御漏洞正被一点点堵上。 中国不少军事观察人士觉得 “战斧白搭”,也是看透了乌军的真实短板。乌克兰现在最缺的不是一两件先进武器,而是完整的作战体系。“战斧” 要发挥作用,得有卫星侦察提供目标坐标,有电子战部队压制敌方干扰,还得有足够的弹药储备和维修保障,可这些乌军全都不具备。 之前美国送的海马斯火箭炮,刚开始确实打了几个漂亮仗,可后来俄军干扰了 GPS 信号,又针对性打击弹药库,海马斯很快就没了往日威风。“战斧” 的维护比海马斯更复杂,乌克兰连苏制装备的维修都得靠波兰帮忙,想玩转美式巡航导弹简直难如登天。 战场的实际数据更能说明问题。俄乌双方现在主要在乌东的红军城、马林卡等地胶着,这些地方都是巷战和阵地战,双方挖了数万公里的战壕,据点密布,而 “战斧” 擅长打击机场、军火库这类大型固定目标,对付散兵坑和小型火力点根本不划算。 俄军上个月刚在哈尔科夫击落过类似的巡航导弹,残骸显示其战斗部只有 454 公斤,对加固工事的破坏力有限,远不如俄军自己用的 “口径” 导弹威力大。更别说美国这次只打算先送 20 枚,这点数量连饱和攻击都做不到,刚露头就可能被俄军的防空系统盯上。 局势的国际化也让 “战斧” 的作用更显尴尬。现在俄乌战场早就不是两国单挑,俄罗斯从古巴、尼泊尔等地招来了雇佣兵,乌克兰这边也有哥伦比亚、格鲁吉亚的战士参战,成了多国军事资源的拼图。 古巴士兵在红军城外已经打出了名气,他们组成的渗透小组能悄无声息摸到乌军后方,破坏通信线路、引导炮火打击,这种灵活的战术比单纯的导弹轰炸更管用。乌军就算有了 “战斧”,要是挡不住这些渗透力量,前线的防御体系照样会被撕开缺口,导弹再准也护不住处处漏风的战线。 美国自己的底气也不足。之前送了 8500 枚标枪导弹、1600 枚毒刺导弹,军火库都快掏空了,这次的 “战斧” 库存也不多,生产线一年最多造 200 枚,根本经不起消耗。 而且普京已经放话,美国军人要是直接参与操作 “战斧”,会让俄美关系进入新阶段,这等于给美国划了红线,真到了那一步,美国未必敢真的越界。 现在局面就是这样,双方都在赌对方先眨眼。美国赌俄罗斯撑不住,俄罗斯赌美国民意转向。战斧给不给,只是这场大博弈里的一个筹码。 说到底,“战斧” 导弹更像美国给乌克兰的 “心理安慰”。俄罗斯有防空网和外援补位,乌克兰缺体系支撑,战场的基本盘早就定了。就像中国网友说的,“武器再好也得看谁用、怎么用”,没有配套的体系和足够的兵力,就算拿到 “战斧”,也改变不了俄乌冲突胶着的大局面。 信源: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