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长途大巴突然“活过来”,原因很实在。以前汽车站模式死板,把大巴搞成和轨道交通一样僵化,生意被铁路抢了不少。 清远汽运公司的李建国,干长途大巴这行快20年了,最惨的时候是2022年——他负责的广州到清远连州线路,从每天8班砍到只剩3班,停车场里一半的大巴都蒙着防尘布,员工工资都要靠公司拆借。 那时候高铁刚通连州,虽然高铁站离市区还有20多公里,乘客却宁愿多花50块打车转车,也不愿坐大巴。 李建国蹲在车站门口观察过,不少拎着蛇皮袋的农民工,到了车站一看离发车还有俩小时,转身就去买高铁票了,“等不起”是他们说得最多的话。 不是没试过改,最早只是把票价降了20块,没什么用。后来李建国带着几个人跑了半个月,跟经常坐大巴的农民工、乡镇小商户聊天,才摸清了真正的问题。 农民工怕赶不上固定班次,比如在广州打零工的,老板临时放假,想当天回家却赶不上下午3点的大巴,只能在车站凑合一晚; 小商户更头疼,他们带的土特产、小商品,高铁限重限尺寸,多带一点就要加钱,大巴以前也卡得严,超过20公斤就不让上,这些痛点铁路解决不了,可大巴以前也没接住。 真正的改变是从“扔掉固定时刻表”开始的。 2023年初,他们推出了定制线路,乘客在手机上就能下单,选好出发的社区点和到达的乡镇点,凑够2个人就能发车,最晚提前两小时预约都来得及。 针对小商户,他们把大巴行李舱扩容,允许每人带30公斤以内的货物,还不用额外加钱。 连州那边的农产品市场,以前商户要先坐大巴到连州车站,再雇三轮车拉货,现在大巴直接开到市场门口,省了一笔运费不说,还能多睡半小时。 还有个关键调整是接高铁的“短驳活”。他们在连州高铁站设了接驳点,只要坐他们的大巴,从高铁站到市区、乡镇都免费送。 很多乘客算过账,高铁快是快,但加上打车到高铁站、再转车到家的时间,跟坐定制大巴差不多,可大巴能上门接,还能多带东西,慢慢就有人回流了。 到2023年底,李建国负责的线路不仅恢复了每天8班,还新增了3条到周边乡镇的支线,停车场里的防尘布也拆得差不多了。 说穿了,以前大巴不是被铁路“抢”走了生意,是自己把路走死了。 轨道交通讲究准点、高效,但天生有“站点远”“灵活性差”的短板,这些其实都是大巴的机会。可之前的模式非要学轨道交通搞固定班次、固定站点,把自己的优势全丢了,客源流失一点都不意外。 现在能活过来,无非是放下了“老大哥”的架子,盯着乘客的真实需求改——乘客怕等,就搞灵活排班;乘客怕转车,就上门接、送到点;乘客怕带不动货,就扩容行李舱,每一步都踩在实处。 传统行业从来不是被新技术、新对手淘汰的,是被自己的“僵化”淘汰的。像广东这些长途大巴,没搞什么花里胡哨的噱头,就靠抓住用户的痛点一点点调整,就把失去的生意抢了回来。这说明不管什么行业,只要还想着用户需要什么,就总有活路可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猜你喜欢
过来人的经验:远离小县城富养女
2025-10-09
白夜菌
博子家工作室皮下是不是换人咯,活人感好重,王一博帅呆了
2025-10-09
风旭说娱乐
官方审图了吗?这就发??
2025-10-10
炸娱吃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