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位于泊头市的河北大恒重型机械有限公司会议室,一场特殊的“体检”正在进行。这里没有听诊器,也没有化验单,取而代之的是一份详尽的“法律健康档案”。股权结构分析、合同风险标注、劳资纠纷应对方案……每一页都凝结着律师的专业考量。企业负责人拿着律师团队出具的“法治良方”感慨:“这份诊断书,帮我们避开了好几个潜在的法律风险。”
这是沧州律师开展“法治体检”中的一幕。近年来,沧州市县两级司法行政机关引导律师行业将服务关口前移,变“事后救火”为“事前防火”,用法治之笔描绘出一幅助企纾困、赋能发展的生动画卷。
过去,律师与企业之间往往隔着“一堵墙”——企业不出事不找律师,律师不受邀不来企业。这种被动服务模式,让一些本可避免的法律风险最终演变成实实在在的损失。为此,市司法局开展“千所联千会”“服务实体经济律企携手同行”等专项行动,组织100余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走出办公室,深入车间厂房,与1000余家企业“结对子”,为企业进行全面的“法治体检”:从股权结构到合同管理,从知识产权到劳动用工,不放过任何一个风险点。“以前总担心合同条款有坑,现在律师上门逐条把关,还帮我们建了档案,哪有风险、怎么规避,一目了然。”沧州惠邦机电产品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曹金生的话,道出了众多企业的心声。截至目前,全市律师已开展“法治体检”195次,服务重点企业84家、中小微企业171家,梳理法律风险点286个,化解矛盾130余件。
针对全市重点产业布局,今年市司法局组建了10个产业律师服务团,240余名专业律师根据各自擅长领域,为企业提供“量体裁衣”式的服务。绿色化工企业的环保合规、管道装备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生物医药企业的专利审查……每个行业都有专属的法律服务团队。这种法治护航机制,让法律服务从“普适性”走向“精准化”。
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共享法律顾问”模式的推广。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单独聘请法律顾问成本较高,而“共享”模式则巧妙破解了这一难题。多家企业共同聘请一个律师团队,既降低了成本,又享受到了专业服务。此外,聚焦产业链共性需求,市司法局组织律师编制了沧州市绿色化工行业、电子信息产业、劳务派遣合规用工等专项法律服务指引10部,精准破解了相关领域的共性难题,让企业合规发展有了“指南针”。
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律师服务企业工作,完善“事前风险预警、事中合规管控、事后争议解决”的全链条服务机制,为各类企业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