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乌克兰对俄基础设施攻击计划。 眼看着冬天越来越近,俄罗斯和乌克兰在能源基础设施这块的互相打击早就升级了,这时候谁能攥住能源命脉,谁在接下来的对峙里就更有底气。 不过乌克兰这边打得挺聪明,完全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路数——俄军在阿夫杰耶夫卡、马林卡这些正面战场靠着重火力死磕拉锯,乌军就不跟着硬拼,反而盯着俄罗斯腹地的关键设施下手。 泽连斯基政府早就批了专门的战术方案,就算远程导弹不够用,靠着无人机也要系统性砸俄国人的民生根基,尤其是给莫斯科供血的那些能源和输气枢纽。 其实这战术不是突然冒出来的,从今年年初就有苗头了。2月17号那天凌晨,俄乌两边就搞了场大规模无人机互殴。 俄军在克拉斯诺达尔、库尔斯克这些地方击落了90架乌克兰无人机,乌军也在哈尔科夫、基辅州打下83架俄无人机,但关键是乌克兰这波袭击直接炸伤了里海石油运输管道,导致哈萨克斯坦往欧洲输的石油量一下降了30%,修都得花一个半月到两个月。 这事儿其实已经露了苗头,乌克兰就是要靠无人机这种低成本的家伙,敲掉俄罗斯那些看似偏远却至关重要的能源节点。 到了3月份就更明显了,乌军直接把矛头对准了能影响民生的设施。 3月21号那天,乌军从库尔斯克州撤退的时候,干脆把苏贾天然气计量站给炸了,要知道这地方之前每天往欧洲输的天然气就超过4000万立方米,而且之前还被乌军当成自己的后勤点用了大半年。 俄罗斯国防部气得跳脚,说这是蓄意挑衅,还指责乌克兰违背了不打能源设施的承诺,但乌军根本不管这套,3月底又炸了布良斯克州的能源设施,直接造成当地大面积停电,俄国防部只能反复强调乌方完全没履行冲突解决义务。 最狠的是9月24号那次,乌克兰总参谋部直接官宣了战果,说凌晨就端了俄罗斯三个关键目标:巴什科尔托斯坦的萨拉瓦特石油化工厂、伏尔加格勒的泽恩泽瓦特卡泵站,还有别尔哥罗德的无人机生产基地。 这可不是随便炸炸,萨拉瓦特化工厂年加工能力1000万吨,是俄罗斯液体火箭燃料的主要产地,当时就烧得停不下来。 泽恩泽瓦特卡泵站更关键,是古比雪夫-季霍列茨克主干石油管道的核心节点,一炸整个南部原油运输都得断档。 虽然俄罗斯当天宣称击落了86架乌克兰无人机,但显然没拦住关键袭击,这些实打实的损失比嘴上硬气管用多了。 有人可能觉得乌克兰就这点家当,靠无人机能掀得起什么浪? 但这正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精髓——俄军有重火力在正面战场推进,甚至号称收复了库尔斯克州,可乌克兰不跟它拼阵地,专挑那些花钱多、难防守、又影响民生的设施打。 就像3月11号那次,乌克兰一口气派了343架无人机扑过去,其中6架直奔库尔斯克核电站,虽然大多被击落,但莫斯科州还是死了3个人,敖德萨那边也被俄军无人机炸得储油罐起火,两边都清楚,打基础设施比打阵地战更能戳中对方痛处。 乌克兰这战术越来越有章法,不是瞎打一气。泽连斯基政府瞄准的是保障俄罗斯关键地区民生运转的设施,就是要让莫斯科周边的人冬天用不上电、烧不上气,这样内部压力自然会传到克里姆林宫。 俄罗斯虽然嘴上说早有应对方案,但从10月7号的情况看,一晚上还是得击落184架乌克兰无人机,库尔斯克、别尔哥罗德这些靠近边境的地方还是拦不胜拦。 毕竟无人机这东西成本低、目标小,就算被击落一大批,只要有几架突防成功炸到关键设施,就是赚的,这种消耗战俄罗斯其实更耗不起。 俄罗斯当然也想反制,3月中下旬连着一周对乌军的机场、弹药库搞了13次集群打击,还击落了上千架无人机,但架不住乌克兰认准了基础设施这个软肋死磕。 其实从4月底俄美开始谈停火就能看出来,俄罗斯嘴上说准备无先决条件谈判,泽连斯基也放话愿意无条件停火,本质上都是打累了,而乌克兰这波基础设施打击,就是想在谈判桌前多攥点筹码。 毕竟冬天一到,能源供应要是出问题,俄罗斯国内的抗议声肯定会大起来,到时候就算普京想硬撑,民生压力也扛不住。 现在这局面很清楚,俄军在正面战场慢打慢耗,乌克兰就用无人机死咬能源设施,你打你的阵地战,我打我的后勤命脉。 泽连斯基政府心里门儿清,远程导弹不够就用无人机补,正面打不过就绕后砸根基,只要能把俄罗斯的能源输送和民生保障搅乱,冬天里的主动权就到手了。 虽然没人能说准这战术最后能不能逼俄罗斯让步,但至少现在看,乌克兰没跟着俄罗斯的节奏走,反而让对方不得不分出精力防着腹地被炸,这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路子,确实走对了。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乌克兰对俄基础设施攻击计划。 眼看着冬天越来越近,俄罗斯
文史资鉴堂
2025-10-08 18:03:46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