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外交部嘲笑了瑞典环保少女格蕾塔·通贝里“作秀”,称格蕾塔的船队只带了2吨人道援助,还不到一辆卡车载重的1/10。而以色列每天向加沙运送300辆卡车,每辆卡车载有20吨的国际组织的人道援助。 以色列这话听着感觉有些道理,但仔细一琢磨全是漏洞,结合现实更是将其的虚伪暴露无遗。 格蕾塔加入的这支叫"全球坚韧船队"的民间队伍,共四十多艘民用船从意大利出发,想冲破以色列对加沙的海上封锁,给当地送点药品和食品。 船队出发前就心知肚明,大概率会被以色列拦截,但他们要的不是"送成多少物资",那只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问题,他们是想让全世界看看以色列封锁加沙的真实嘴脸。 而以色列的反驳看似有理有据,可数据一扒就露馅了。最明显的漏洞就是"每辆卡车20吨"这个说法。 事实上,以色列对加沙的援助物资品类卡得特别死,燃料、建筑材料这些重东西基本不让进,能送的大多是食物、水、保暖物资这类轻量级物品。 这些东西密度小,就算把卡车塞得满满当当,也根本不可能达到20吨。单从这一点就能看出,以色列的说辞从头到尾都透着谎言和虚伪。 再说说"每天300辆卡车"的水分,以色列自己的COGAT机构喊着这个数,但加沙地带媒体办公室的真实统计显示,整个9月进加沙的卡车总共才1824辆,平均到每天还不到60辆。 而且这些为数不多的物资,分配权还攥在以色列手里,加沙民众能不能拿到、能拿到多少,全看以色列脸色。所谓的"国际援助",更像是以色列用来装点门面的工具。 加沙现在有多缺物资?联合国的报告说得明明白白:北部粮食供应比9月中旬少了70%,三分之二的房子被毁掉,医院因为缺燃料,好多科室都被迫关门。 按照国际人道主义标准,加沙每天至少需要500到600辆卡车的物资,才能勉强维持基本生活。可以色列连自己吹嘘的"300辆"都是假的,更别说满足实际需求了。他们嘴上说"避免人道灾难升级",实际上就是把饥饿当成了谈判的筹码。 以色列拦截船队的手段也挺难看,船队成员说以军在国际水域就动手了,用水炮喷船、干扰通信,甚至直接撞船。四百多个志愿者被扣押,挤在拥挤的牢房里,有的连饭和药都得不到。 有意思的是,以色列越想靠数据转移视线,越暴露了封锁政策的残酷。格蕾塔虽然被捕,但这场风波反而让更多人关注到加沙的困境。 南非、土耳其等国纷纷发声谴责以色列,西班牙甚至召见了以色列的外交官。社交媒体上,“释放格蕾塔”和“加沙不被遗忘”的话题热度一直降不下来,普通民众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声援加沙。 说到底,这场争议的核心从来不是"2吨物资"和"20吨卡车"的数字游戏,而是以色列对加沙的封锁是否合理。格蕾塔的船队或许没能把物资送进去,但他们成功撕开了以色列"人道卫士"的伪装。 就像船队的一位志愿者说的:"船可以被拦,人可以被扣,但加沙民众的苦难和真相,永远不可能被封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