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总理莫迪已经做出了选择,不论是在金砖国家还是上合组织,都不会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起,反对美国的霸权了。不仅如此,印度可能在美国的授意下在印太地区采取行动,从而影响金砖国家共同对抗美国霸权的合作,印度商务与工业部长戈亚尔表示,中印两国正在就稀土问题进行磋商。 说实话,莫迪政府这步棋,走得属实让人寒心。曾经那个高喊 “多极化世界” 的印度,如今正一步步沦为美国霸权的棋子。 就在上个月的金砖国家线上峰会上,当巴西总统卢拉呼吁成员国联合反制美国 50% 的惩罚性关税时,莫迪竟以 “国内事务繁忙” 为由缺席,派外长苏杰生代读了一份无关痛痒的声明。 这已经不是印度第一次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了——2024 年俄罗斯力推 “金砖币” 计划时,印度以 “优先发展卢比” 为由一票否决;今年上合组织峰会讨论对伊冲突议题时,印度又刻意与中俄保持距离。这些举动背后,是莫迪政府在大国博弈中选择了 “依附美国” 的战略转向。 更让人不齿的是,印度在美国授意下,正加紧在印太地区搞小动作。 9月21日的 QUAD 峰会上,美日印澳首次批准海岸警卫队联合巡航计划,明确将南海纳入巡逻范围。印度海军还悄悄向安达曼群岛增派了两艘国产隐身护卫舰,声称要 “维护区域航行自由”。 这一系列动作,显然是在配合美国的 “印太战略”,试图在南海给中国添堵。可印度忘了,自己曾在上合组织宪章中白纸黑字承诺 “不干涉他国内政”,如今却甘当美国的马前卒,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让所有发展中国家寒心。 莫迪政府的选择,是想让金砖国家合作走向“分裂”。原本作为全球最大新兴经济体联盟,金砖国家本应在气候变化、贸易公平等议题上发出统一声音。但印度的退缩,让这个平台的凝聚力大打折扣。 从更广视角看,印度的选择反映了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困境:在霸权压力与自主发展之间艰难权衡。但印度的做法与其他金砖成员形成鲜明对比——巴西、南非等国尽管也面临西方压力,但仍在国际事务中保持相对独立;俄罗斯则顶住制裁坚持多极化主张;中国更是明确反对单边霸权。印度在这种关键时刻的摇摆,无疑会分散发展中国家的集体力量。 事实上,印度若能坚持金砖初心,本可在重塑国际秩序中发挥更大作用。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应急储备安排等机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替代西方主导金融体系的选择;而上合组织则构建了新型安全合作模式。印度在这些机制中原本占有重要位置,如今却因短视而可能失去长期战略机遇。 此外,在稀土这个关键领域,印度的两面三刀更是暴露无遗。一边和中国谈判,要求恢复稀土永磁体供应,一边又在美国撺掇下,联合日本、澳大利亚搞 “稀土供应链重组计划”。 印度商务部长戈亚尔甚至公开宣称,中国的稀土管制是 “不可信赖的商业行为”,暗示要寻找替代来源。可现实很打脸:印度虽拥有全球第五大稀土储量,却缺乏 90% 的精炼技术,新开采的稀土矿仍需送到中国加工。 更讽刺的是,为了向美国表忠心,印度竟暂停了与日本长达 13 年的稀土出口协议,试图通过 “断供盟友” 来证明自己的 “战略价值”。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做法,不仅让印度汽车产业陷入停产危机,更让国际社会看清了其 “政治投机” 的本质。 显然,莫迪的背叛换来的不是繁荣,而是美国的变本加厉。今年 9 月,美国撤销了印度运营伊朗恰巴哈尔港的制裁豁免,导致印度 3.7 亿美元的投资面临打水漂的风险。这个港口是印度连接中亚和欧洲的战略支点,美国的制裁不仅掐断了印度的 “西进战略”,更让莫迪在国际上颜面扫地。 与此同时,美国对印度的关税大棒越挥越狠。从钢铁到制药,从农产品到电子产品,印度几乎所有出口行业都被美国列入 “制裁黑名单”。更过分的是,美国还要求印度减少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转而购买价格高出 40% 的美国页岩油。这种 “经济殖民” 行为,正在把印度变成美国的经济附庸。 可遗憾的是,从目前迹象看,莫迪政府似乎已下定决心借美国之力实现大国抱负。这种“借船出海”的策略短期或可获利,但长期看,失去战略自主性的国家很难真正赢得尊重。 印度在金砖和上合组织中的消极姿态,已经引起其他成员国的担忧和不满。若印度继续沿着当前路径走下去,不仅会损害发展中国家集体利益,最终也可能伤及自身长远发展。莫迪的 “美梦”,正在变成印度的 “噩梦”。
大批电厂岌岌可危,印度要求中方出口电力设备:欧美多国沉默了!印度这边的电力行
【55评论】【4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