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29日,一位志愿军排长无视上级命令,放弃驻守高地,放走了美军的5

青霭悟禅机 2025-10-08 02:14:06

1950年11月29日,一位志愿军排长无视上级命令,放弃驻守高地,放走了美军的50多辆坦克,然而他这一决策,缔造了我军战争史上一个至今无人能破的奇迹!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郭忠田的成长经历其实很普通,他出生在中国北方,家境一般,从小生活在苦日子里,十九岁那年参军,在部队里一路摸爬滚打,跟着队伍南征北战,见识过不少生死考验,战争培养了他对形势的敏锐直觉和不轻言放弃的性格,也让他明白,每一次决定都关乎身边兄弟的命。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郭忠田所在的部队成为志愿军的主力,他们肩上的任务并不轻松——要在敌人逃跑的路线上拦住对方,这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枪实弹的生死一线,出发前,郭忠田带着自己带的30多名战士,连续几天几夜没合眼,夜里,他们穿着单薄的棉衣,顶着刺骨的北风行军,鞋底磨破,手脚冻僵,却没有一个人掉队,因为大家都清楚,只要有一丝松懈,就可能功亏一篑。 终于赶到指定地点后,郭忠田面临第一个大难题,上级让他们死守主峰,按理说,制高点是公认的有利位置,容易防守,但他转了一圈,觉得主峰根本不适合守,这里无遮无拦,对方飞机一来就暴露无遗,硬撑只能白白送命,与其听命去送死,不如自己多动动脑筋,找一条能活下来的路。 观察了周围地形后,他盯上了主峰旁边的一个小山包,这个地方靠近公路,车队经过时必须减速,周围还有巨石、天然石洞,容易藏人,坦克上不来,步兵下不去,他把自己的想法跟战士们说了,大家刚开始还有点不服气,心想是不是有点“犯忌”,郭忠田很坚定:“我们在这儿建真阵地,主峰做个假工事,敌人只要上当,我们就有活路,” 战士们硬是在冰冷的冻土里挖出了战壕、机枪点,还用树枝扎了假人,主峰看起来人气十足,其实只是幌子,有人嘟囔说这不是白费力气吗?他反倒觉得,和命比起来,多挖点土根本不算事。 刚布置完没多久,敌人就来了,天色微亮,远远开过来几辆汽车,为首的是吉普,后面紧跟运兵卡车,等车子到了拐弯处,郭忠田示意,队里神枪手瞄准吉普打头一枪,果断干掉敌军指挥官,紧接着一阵猛攻,打得对方措手不及,十几分钟不到,第一波敌人就被干净利落地解决。 真正的考验这才开始,远处地面震动传来,五十多辆美军坦克排成一队压了过来,场面让人头皮发麻,按常理说,见了坦克就该拼命开火,但郭忠田没慌,他清楚手里这些轻武器打不穿厚重的铁皮,硬拼只能全军覆没,他反而按兵不动,看着一队铁家伙从眼前开过去,队里有个新兵差点冲出去,幸亏被他拉住。 坦克走后,后面紧跟着一队又一队满载弹药和士兵的卡车慢慢开上来,这才是他要等的目标,敌人车队刚减速进入视野,郭忠田一声令下,所有火力一齐开火,第一辆车被引爆,爆炸冲天,整个车队乱作一团,想逃也没了方向,短短几分钟,数百米公路变成废墟,敌人后勤线一下被切断。 美军反应也很快,没过多久天空中呼啸而来的飞机密集轰炸,可是他们轰炸的却是那个主峰——郭忠田事先布置好的“假阵地”,真阵地上的战士们全躲在石洞和壕沟里,听着上面爆炸声不断,但没受到实质性威胁,敌人的飞机反复来回,丢下无数炸弹,地面烧得发红,主峰早就变成废墟,等飞机走了,步兵又一波一波冲上来,但都被阵地上的志愿军一一打退,对方攻了六次,换来的只有满坡的尸体。 有人问,零下三十度的夜晚,他们怎么挺过来的?其实也没什么秘诀,战士们挤在一起取暖,轮流盯防,谁也不敢松劲儿,子弹和手榴弹全靠精打细算,能不浪费就不浪费,每一次开火都挑最有威胁的目标。 就在敌人不断进攻的同时,附近友军阵地也出现危机,郭忠田发现情况后,果断抽调火力,从侧面给予支援,帮兄弟排解了燃眉之急,这种灵活机动的作战,令对手误以为遭遇了大部队合围,攻势一下子乱了阵脚。 这场战斗从天亮打到天黑,等主力赶到合围时,美军伤亡惨重,郭忠田一排30多个人,竟然没有一人阵亡或重伤,只是一名战士耳朵被爆炸震聋,而被他们歼灭和击毁的敌人车辆、武器和人员数量,让所有人都觉得难以置信。 这一仗打完,部队大大提振了士气,也彻底为之前的失误“雪了耻”,上级专门嘉奖了郭忠田和他的排,称他们是“英雄排”,郭忠田本人也成了军中的榜样,此后,关于“真假阵地”、避实击虚、集中火力打薄弱环节等战法,被很多军校和部队反复学习,成为后来步兵作战的经典案例。 信息来源:中国军网——抗美援朝英烈谱丨“一级英雄”郭忠田

0 阅读:124

猜你喜欢

青霭悟禅机

青霭悟禅机

观人生百态,尝世间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