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抛美债,我抛中债!外资纷纷减持中国债,大量资金流向美国? 最近不少人在说外资忙着抛中债、奔美国,还扯上中美贸易战的背景,说这是外资在用脚投票表立场。 可真扒开细节看,这事儿远没那么多“立场”可言,外资减持中债更像短期的精打细算,奔美国也无非是冲着收益去的,与其说选边站,不如说资本在算一笔实在的账。 先得澄清一个误区,所谓“纷纷减持”并不是全盘撤离,根据央行那边的信息,到今年 4 月,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债券的总量还维持在 4.5 万亿元,比去年年底还多了不少。 真正在减的多是短期投机资金,比如一些对冲基金,而主权基金这类长期投资者其实还在慢慢加仓。 那些喊着“弃中”的声音,多半是把短期波动当成了长期趋势,有点夸大其词。 这些短期资金为什么要动?核心还是美国那边的利息变动在勾着它们。 美联储 9 月份刚降了一次息,虽然幅度不大,但之前连续几次降息后,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依然比不少国家有优势。 对短期资金来说,哪边利息划算、风险可控,钱就往哪边去,这跟 “看好谁的前景” 没太大关系,纯粹是逐利本能。 就像散户炒股追涨杀跌,这些资金也是跟着利差波动走,谈不上什么 “立场表态”。 再看中国这边,外资减持的品种也有讲究,减得比较多的是短期政策性金融债,而国债反而没怎么动。 这是因为国债有国家信用背书,避险属性强,长期投资者很看重这点,那些短期债券受市场利率波动影响大,一旦美国那边有收益变化,自然容易被抛售。 而且中国债市的对外开放还在推进,“债券通”“互换通” 都在优化流程,长期来看吸引力其实在增强,只是短期资金没耐心等而已。 说资金 “大量流向美国” 也得客观看,美国能吸引资金,除了收益率,更重要的是美元的流动性。 全球贸易和投资大多用美元结算,手里持有美元资产方便随时变现,这对需要灵活调度的资金来说太重要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市场没风险,美联储自己都承认经济增长在放缓,失业率也在升,只是短期内还没出现大的波动,资金暂时愿意去赌一把稳定。 中美贸易战的影响确实存在,但没到左右资本流向的程度,贸易战带来的不确定性,更多是让资金变得更谨慎,而不是直接选边站。 中国的制造业基础还在,消费市场也在扩大,这些长期利好因素,主权基金之类的机构看得很清楚。 它们加仓中国国债,就是赌中国经济的基本盘能稳住,这比短期的贸易摩擦影响更深远。 说到底,外资抛中债奔美国,就是一场短期收益和长期价值的博弈。 短期资金追着利息跑,长期资金盯着基本面留,跟贸易战的立场捆绑在一起,实在有点想多了。 资本从来没有永恒的偏好,只要中国债市的收益稳定、市场开放,那些跑出去的短期资金说不定过阵子又会回来,毕竟钱的眼里只有收益,没有所谓的 “立场”。 参考资料:央广网《4.5万亿元持仓!境外机构持续加码中国债券市场》
你抛美债,我抛中债外资纷纷减持中国债大量资金纷纷流向美国?外资抛3000
【70评论】【20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