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悬赏追查到礼遇有加,美国对叙政策的利益逻辑引关注! “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

丸子小妹萌哒哒 2025-10-07 14:58:15

从悬赏追查到礼遇有加,美国对叙政策的利益逻辑引关注! “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丘吉尔的这句名言,精准点出了美国对叙利亚政策的本质。 所谓“极端关联人员”与“可沟通对象”的身份切换,从来不是荒诞的戏剧反转,而是其地缘战略中利益算计的必然结果,是用双重标准书写的现实注脚。 这种身份的戏剧性转变,有公开的信息可查,“沙姆解放组织”头目朱拉尼的经历堪称典型。 2017年,美国国务院将其列为“基地组织关联人物”,开出1000万美元悬赏金,悬赏令里列明了他涉嫌策划相关袭击的线索,彼时的他在美方表述中是需要管控的“风险目标”。 但到2024年12月,局势发生明显变化。阿萨德政权更迭仅13天后,美国助理国务卿便率团抵达大马士革与朱拉尼会谈,不仅取消悬赏令,更将这位昔日“被悬赏者”视作可接触的对象。 朱拉尼甚至能接受美国CNN专访,从“极端关联人员”摇身一变成了媒体镜头前的“相关代表”,身份标签的切换比翻书还要迅速。 身份转变的核心驱动力,是美国的利益需求在不断变化。2010年“阿拉伯之春”期间,美国为推动叙利亚政权变革,曾暗中将包括部分反政府势力在内的群体视作“合作方”,时任国务卿办公厅副主任杰克·沙利文的邮件里就曾提及相关势力的立场倾向。 当这些势力脱离控制、影响美国利益时,“风险目标”的定位便立刻明确;而当叙利亚出现权力调整,朱拉尼领导的武装成为区域重要力量时,美国立刻调整策略,通过取消悬赏、高层会谈等方式接触,试图将其转化为平衡区域力量的相关角色。 这种转变无关道义,只看是否“符合需求”——美国代表团与朱拉尼会谈时明确提出“确保不对美国及其地区伙伴构成威胁”,直白体现了利益交换的本质。 更值得留意的是,这种标签调整早已成为美国的常用方式,在叙利亚相关局势中反复出现。就像商人对待商品,有用时便抬高身价,无用时便弃如敝履。 符合战略需求时,即便对方有特殊背景也能被“重新评估”;一旦失去利用价值或与美利益冲突,再合规的力量也可能被负面描述。 美国在叙利亚的驻军以“保护油田”为名长期存在,相关行动引发当地对资源管理的讨论,这种资源相关行为与对武装势力的选择性定性如出一辙,都是利益优先的体现。 正如叙利亚民众所提及的,美国所谓的“反恐”“民主”只是工具,最终都服务于自身利益,这种双重标准不仅对区域稳定带来影响,更干扰了叙利亚的发展与民生。 从悬赏追查到礼遇有加,朱拉尼的身份变迁只是美国中东政策的一个缩影。这背后没有恒定的是非标准,只有流动的利益边界——当需要管控时,“风险目标”的定位随时可定。 当需要沟通时,“可接触对象”的身份即刻能确认。这种完全以自身利益为轴心的政策逻辑,正是其在中东引发争议、公信力受损的根源,也让“正义”“规则”这些词汇在利益的天平上变得毫无分量。 #叙利亚之争# #沙特叙利亚关系# #美国重返叙利亚#

0 阅读:1

猜你喜欢

丸子小妹萌哒哒

丸子小妹萌哒哒

丸子小妹萌哒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