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0月,飞行员华龙毅满身鲜血靠在一块石头上,看着手提斧头围上来的陌生面

酸酸甜甜小狐 2025-10-07 14:01:05

1951年10月,飞行员华龙毅满身鲜血靠在一块石头上,看着手提斧头围上来的陌生面孔,试探的用朝鲜话说道:“我是中国人!”对方回复:“OK!”华龙毅心中一咯噔:“这下完了!”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51年,华龙毅驾驶的米格—15战机陷入了14架美制F—86战机的包围圈。子弹击穿座舱,他的左臂被击中,鲜血瞬间浸透飞行服。在单臂操纵困难的情况下,他依然与敌机周旋了近20分钟,最终因机身严重受损被迫跳伞。 这位山西定襄出生的满族飞行员,原名阎童生。12岁时目睹日军入侵山西,校长含泪解散学校时叮嘱“千万不能当亡国奴”的场景,成为他投身革命的最初动力。1939年,他加入山西青年抗日决死队,次年步行半月抵达延安,被分配到交际处工作。 1946年,怀着“中华儿女,龙的传人,虽受不公也要有勇气毅力”的信念,他将名字改为华龙毅,并进入东北老航校成为新中国第一批飞行员。当时训练条件艰苦,使用的是经过修补的日军遗留飞机,东北严寒中需先用木炭烤化润滑油才能启动发动机。 朝鲜战争爆发后,华龙毅任空四师12团2大队大队长。1951年10月10日,他首战告捷击落敌机。六天后那场载入史册的空战中,他在清川江上空遭遇敌机群。面对数量悬殊的敌机,他冷静指挥编队迎战。当战友被围困时,他毅然冲入敌阵解救,自己却陷入重围。左臂中弹后,他单手操纵战机,继续与敌机周旋。 跳伞后,华龙毅降落在平壤以东山区,被志愿军第39军战士救起。起初双方因语言误会险些交火,直到他喊出部队代号“太平洋大山部队”才消除疑虑。他的战服因鲜血粘连无法脱下,医护人員只能剪开进行处理——这件血衣后来被军事博物馆收藏。 1951年11月,华龙毅被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授予特等功,成为新中国空战史上首位特等功臣。毛泽东主席在《空军战报》上看到事迹后,写下“空4师奋勇作战,甚好甚慰”,并称赞他为“孤胆英雄”。 战后,华龙毅于1959年转业民航,在西北民航管理局和民航广州管理局工作24年间,指挥几十万架次飞行无事故。文革期间,他巧妙保护同志,曾协助李富春同志脱离围困,受到周恩来总理表扬。 2009年7月这位英雄在广州逝世,左臂中的弹片终生未取,成为战争留下的永久印记。他的特等功奖状如今珍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见证着那段峥嵘岁月。在东北老航校成立70周年时,其家人将这件珍贵文物捐赠国家,让更多人了解新中国空军的创业艰辛。 这些文物默默诉说着:共和国的蓝天,正是由这样的英雄用勇气和热血铸就。华龙毅身上留下的弹片,不仅是个人伤疤,更是一个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 信息来源:

0 阅读:212

猜你喜欢

酸酸甜甜小狐

酸酸甜甜小狐

酸酸甜甜小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