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二舅最近成了家里的“红人”,不是因为升官发财,而是他那套“退休生活指南”,听得我们这些三十多岁的人都直拍大腿——这才是真人间清醒啊! 二舅今年56岁,教了三十年书,说话做事都透着股沉稳劲儿。2018年舅妈重病走的时候,他才47岁,女儿刚上大学。那时候亲戚们都忙着给他介绍对象,连我妈都劝:“一个人过太孤单,找个伴儿互相照应。”二舅却总笑着摆手:“不找了,日子得自己过舒坦。” 后来我才知道,他不是不想有个伴,是心里装着舅妈。舅妈生前最爱旅游,2015年俩人就列了本自驾游攻略,扉页上还写着“等闺女上大学,咱们去云南吃腊排骨”。可没等计划落地,舅妈就病了。现在那本攻略被二舅藏在书柜最下层,封皮都磨出了毛边。他跟我说:“等退休了,我就带着这本攻略走,每到一个地方就拍张照,跟你舅妈‘唠唠’那儿的风景,也算圆了她的心愿。” 二舅的清醒,还体现在不麻烦孩子上。他早早就为自己的晚年做了打算。作为教师,他有稳定的退休金,这些年除了供女儿读研,还专门存了一笔养老钱,密码告诉女儿却强调“不到万不得已别动”。去年他还把老家院子的台阶装了扶手,卫生间换了防滑地板,说“以后一个人住也安全”。 更让人佩服的是,二舅50岁就买了商业医疗险。他说:“年纪大了看病花钱,我自己提前备好,不给闺女添负担。”前阵子他体检,特意把报告整理成文件夹,标清楚常去的医院、过敏的药物,怕自己万一糊涂,女儿能快速找到信息。 说起以后的日子,二舅眼睛都亮了。他说退休后先开车自驾游,到了喜欢的地方就停十天半月,逛逛当地的老街,尝尝特色小吃。想女儿了,就去她工作的城市,看看闺女,逗逗未来的外孙,住几天就走,不打扰小两口的生活。 等玩累了,就回老家长住。在院子里种点青菜、养几只鸡,不想做饭就开车去镇上的小馆子,点盘红烧肉配碗米饭,日子过得自在。他还跟女儿提前打了招呼:“以后生小病我自己去医院,真要是大病需要插管,你就签字放弃,别让我遭罪。葬礼也从简,火化后把我埋在你爷爷奶奶身边,不用年年烧纸,你们把自己日子过好就行。” 现在很多人到了中年,要么为再婚纠结,要么为养老焦虑,要么把希望全寄托在孩子身上。可二舅却活得明白:日子是自己的,不将就、不依赖,把当下过舒坦,比啥都强。 你身边有这样“人间清醒”的长辈吗?他们的生活态度有没有给你启发?
我今天算是彻底看明白了,什么叫底线。“谁敢援助菲律宾,就抓谁,没收资产
【22评论】【4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