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 瑞典卡罗琳斯卡学院宣布了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归属。​

小刘不迷路 2025-10-07 02:42:22

就在今天 瑞典卡罗琳斯卡学院宣布了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归属。 ​医学奖最大热门是美籍华裔科学家陈志坚,他发现的 cGAS-STING 信号通路,为人体找到了识别病毒入侵的"哨兵系统",已拿下多项 "诺奖前哨奖"。 诺贝尔奖的聚光灯这次没有落在陈志坚身上,而是转向了三位免疫学家——美国的玛丽·布伦科、弗雷德·拉姆斯德尔和日本的坂口志文。他们因揭示外周免疫耐受机制而获奖,特别是发现了能够阻止免疫系统攻击人体自身的调节性T细胞。这项研究确实增进了我们对免疫系统的理解。 看着这份获奖名单,科学界不少人为陈志坚感到惋惜。这位出生于福建安溪的科学家,几乎拿遍了所有“诺奖风向标”奖项——科学突破奖、拉斯克奖,以及在诺贝尔奖揭晓前刚刚获得的引文桂冠奖。陈志坚发现的cGAS-STING信号通路,解决了细胞如何感知胞质内病毒、细菌或自身错误DNA这一长期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 这条通路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DNA哨兵,时刻监控细胞内的异常DNA信号,从病毒入侵释放的游离DNA,到肿瘤细胞产生的基因组不稳定片段,都逃不过它的监控。当它发现异常,立刻拉响警报,触发免疫应答。 cGAS-STING通路的发现,不仅革新了人们对“DNA感知”机制的理解,更为感染、癌症、自身免疫病和衰老研究搭建起了桥梁。在肿瘤治疗领域,它展现出双重特性:急性激活可促进I型干扰素和树突状细胞活化,对抗肿瘤;而慢性刺激却可能通过PD-L1上调等机制导致免疫抑制。 科学界的认可有时会迟到,但从不缺席。陈志坚的探索之路本身就值得尊敬。他从福建安溪一中毕业后考入福建师范大学,之后赴美深造。在工业界历练数年后,于1997年在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建立自己的实验室。 正是这种跨界经历,让他能以独特视角审视免疫学难题。2012年,他发现了cGAS酶,破解了困扰科学界长达一个世纪的谜题——细胞如何感知错误位置的DNA。 诺奖的选择引发我们深思:评价科学价值的标准究竟是什么?是那座镀金奖牌,还是对人类健康的实际贡献?目前多数STING激动剂因毒性或稳定性问题尚未获批,科学家们正努力开发新型药物递送系统,希望基于患者基因型和疾病阶段制定差异化策略。 陈志坚的工作已经改变了免疫学的研究版图,为无数患者带来新希望。科学史最终铭记的,不是奖项的得失,而是那些真正推动人类认知边界、改善人类健康的探索。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83
小刘不迷路

小刘不迷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