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次给美国挖的坑太大了,搞不好要把美国威慑的根基挖掉!这哪是提要求,分明是精

农村阿作 2025-10-07 02:28:45

中国这次给美国挖的坑太大了,搞不好要把美国威慑的根基挖掉!这哪是提要求,分明是精准点破美国核霸权的死穴! 说起最近联合国那场核裁军会议,中国代表耿爽直接把矛头对准了美国,这事儿闹得西方那边挺不是滋味的。2025年9月26日,在纪念“国际彻底消除核武器日”的高级别会议上,耿爽列了四条硬要求,第一条就是美国得停掉全球导弹防御系统的研发和布设;第二条,赶紧把亚洲国家里的“堤丰”中导系统撤走;第三条,扔掉“核共享”和“延伸威慑”这些把戏;第四条,所有境外搁置的核武器全拉回本土去。这四条听着简单,可每一条都直戳美国那套核玩意的要害,尤其是最后一条,等于要挖掉美国维持全球霸权的地基。 美国这核霸权可不是光靠自家弹头堆出来的,关键全在境外那些钉子。公开资料显示,到2025年,美国在欧洲六个北约国家藏着大约100枚B61型核弹,这些玩意儿不是随便放着,而是嵌入盟国空军基地,让当地部队帮忙操作。比利时小布鲁塞尔空军基地、德国的布歇尔空军基地、意大利的阿维亚诺和吉奥亚基地、荷兰的沃尔克尔空军基地、土耳其的因吉尔利克基地,还有英国的莱肯希思基地,全是这些核弹的窝点。土耳其这点特别扎眼,因为它是美国在亚洲唯一的境外核部署地,对中东和中亚的控制全靠它顶着。英国那边,今年7月刚新添了B61-12型战术核弹,升级版,精度更高,杀伤力不小。这些部署不是防御用的,而是美国用来绑架盟友、威慑对手的工具,一旦撤走,欧洲那些国家立马就得重新掂量跟美国的盟约值不值。 这套“核共享”机制从冷战时候就开始了,美国把核弹头运到盟国地盘上,表面说共享责任,实际是让盟友背锅,自己坐收渔利。北约的核战略全绕着这些弹头转,德国和意大利的部队甚至训练操作F-35战机携带这些核弹,荷兰也早早加入共享体系。结果呢?这些国家本土民众意见大得很,德国有环保组织年年抗议,意大利也闹过多次示威,说自家后院放定时炸弹太危险。可美国不管这些,它靠着这些境外钉子,才能让盟友乖乖听话,对中国俄罗斯形成近身威胁。要是真按耿爽说的撤回去,美国的“世界警察”架子就得塌一半,欧洲没了核伞,北约内部裂痕肯定放大,亚洲那边少了土耳其的支点,中东乱局美国插手也费劲。 更气人的是美国那双标嘴脸,嘴上天天喊核裁军,行动上却在拼命扩军。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2025年报告说,全球九个核国家总共12241枚核弹头,美俄俩家占了九成,美国库存3700枚左右,其中1770枚随时能用,1930枚储备着,还有1477枚退役的等着拆。可拆的速度慢得要命,去年只拆了69枚,是1994年以来最少的。国家核安全局数据也摆在那,弹头总数比外界猜的还多40枚。花钱更夸张,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组织统计,2023到2024年全球核支出1002亿美元,美国一家独吞568亿,比其他八国加起来还多,每分钟砸进去近10万美元,全扔在新洲际导弹、轰炸机和潜艇上。国会预算办公室估算,未来十年核武库得烧9460亿美元,比两年前计划多出不少,这哪是裁军,分明是明目张胆的军备竞赛。 拜登政府上台时还说过,美国核武库的唯一目的是防核攻击,可2022年俄乌事儿一出,《核态势审议报告》就改口,说核武是“根本作用”,意思是常规打仗也可能先扔核弹。去年8月,美国三天内两次试射“民兵III”洲际导弹,还在恢复B-52H轰炸机的核能力,国家安全委员会官员公开放风,说不排除扩大核库。欧洲盟友听着这些,心里门儿清,美国这是在借冲突加速自家核计划。结果呢?全球军控呼声被压着,现在中国一戳破,国际上不少国家跟着点头,伊朗巴西都附议,推动军控议题重上台面。 中国这边呢,从来不玩这套。耿爽早说过,中国核力量跟美俄不在一个量级,五核国里唯独中国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也不针对无核国家,从没加入过核军备赛。规模小,公开透明,够用就行。美国老想拉中国搞“三边军控谈判”,给中国扣“第三大核力量”的帽子,其实就是转移视线,让自己扩军名正言顺。中国直接把球踢回去,焦点拉到美国境外部署上,逼着美国选边站:要么承认霸权私心,要么真撤弹,怎么选都难堪。 这要求一出,美国国务院赶紧跳脚,说中国不切实际,境外部署是盟友共识,维护集体安全。可五角大楼内部文件漏风,说撤核对北约影响大,欧洲盟国忠诚度得打折。媒体上,美国国会预算辩论时议员吵翻天,核支出继续加码,欧洲街头游行队伍更大,柏林布鲁塞尔民众举牌喊“拆除隐患”。日本韩国也开始低声议论,亚洲“堤丰”系统撤不撤牵动他们神经。国际舆论一边倒,中国立场获支持,联合国后续会议军控声音高涨,美国想靠核吓人越来越没底气。 说白了,美国核威慑的公信力就靠这层境外部署的窗户纸,中国这一手等于直接捅破,让全世界看清美国说一套做一套的本质。盟友体系摇晃,全球压力山大,美国“警察”日子不好过。

0 阅读:158

猜你喜欢

农村阿作

农村阿作

分享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