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裁军不会手软,一口气计划淘汰11名四星将军,而欧洲战区成了第一个被“开刀

不简单的幸福 2025-10-07 00:27:32

特朗普的裁军不会手软,一口气计划淘汰11名四星将军,而欧洲战区成了第一个被“开刀”的地方。 这场突如其来的裁军风暴,表面看是精简指挥层级,实则藏着特朗普对欧洲驻军多年的不满,更意味着延续七十余年的冷战军事布局彻底翻篇,欧洲的防务天空,从此要换一种活法。 国防部长赫格塞思一纸公文,要求全军砍掉20%的四星将军名额,理由说得直白又尖锐:“美军要的是能打仗、打硬仗的狠人,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签文件、搞汇报的官僚!” 这句话戳中了美军这些年积弊已久的痛点——随着军事体系不断膨胀,将军数量早已“泛滥成灾”,甚至出现过“一支部队里将军比作战参谋还多”的尴尬局面。 真到了需要快速反应的战场,命令要经过层层请示:从基层部队报到旅部,旅部报军部,军部报战区司令部,再由战区司令部上报五角大楼,等最终批复下来,战机早就凉透了。 最扎眼的变化,当属欧洲空军司令这个职位的“降星”。自打1957年美苏冷战最紧张的那阵子起,这个位置就像被钉死在美军的“高阶榜单”上,必须由四星上将担任。 在欧洲盟友眼里,欧洲空军司令的四颗星,就是美军“不会放弃欧洲”的象征,只要这颗星还在,他们就觉得安全有保障。可现在,这延续了七十年的规矩,说废就废了。 欣德斯中将接任欧洲空军司令时,肩章上少了关键的一颗星——五角大楼直接宣布,这个位置从此固定为三星军衔。要知道,欣德斯本人可不是没资历的“新人”:他1993年加入空军,开着F-15、F-22战机在天上飞了三十年,论战功、论经验,扛四颗星完全够格。 有知情人士透露,欣德斯原本也在四星将军的提名名单里,可偏偏赶上裁军,只能“委屈”戴着三星肩章上任。更让他头疼的是,活儿一点没少:既要统领欧洲和非洲两大战区的空中力量,负责超过50个国家的空中防务,还得兼任北约空中部队总指挥。 面对外界的质疑,美军发言人也只能无奈摊手:“没办法,上面要求减员,总得有岗位先调整。”可明眼人都看得明白,选择从欧洲空军司令下手,根本不是“随机调整”,而是特朗普政府释放的明确信号——欧洲在美国全球战略里的分量,轻了。 这些年,特朗普对欧洲的不满早就摆在台面上:他多次在北约峰会上抱怨,欧洲盟友在防务上搭便车。更耐人寻味的是,美军嘴上说着“暂不裁减欧洲驻军人数”,可行动上却在一步步削弱欧洲战区的“权重”。 除了欧洲空军司令降星,美军还悄悄把原本部署在德国的两个F-16战机中队调到了印太地区,把驻意大利的一个防空导弹营撤回了美国本土。 德国总理默茨今年初访问美国时,专门跟特朗普提过这事,希望美军能“保持在欧洲的存在感”,可特朗普只是含糊地回应:“我们会保护欧洲,但欧洲也得自己努力。”这话翻译过来就是:想让美军继续当“保护伞”,就得多掏钱、多承担责任。 这场裁军风暴刮倒的,可不止欣德斯一个人的军衔。全球打击司令部司令布西耶,之前都已经被提名要升四星将军了,结果就在提名公示的前一天,突然宣布“因家庭原因”主动退役,白宫二话不说就撤回了提名,现在四星副参谋长的位置还空着三个多月。 有人说,一颗将星的升降不算什么,不过是美军内部的人事调整。可往深了看,这背后是美国全球战略天平的彻底倾斜。七十年的冷战铁律,被特朗普的裁军大刀拦腰斩断,欧洲空军司令“降星”只是个开始。 往后,美军可能会把更多资源、更高阶的将领往印太地区调——那里已经有了专门的印太战区司令部,司令直接由四星上将担任,手下管着美军六成以上的海军舰艇和近半数的空军战机。 而欧洲,或许要慢慢习惯自己不再是美军的“优先选项”:以后想让美军帮忙应对地区危机,可能得先掏“保护费”;想让美军部署先进装备,可能得排队等印太地区“用完”;甚至想跟美军搞联合军演,可能都得看美军的“档期”。 对欧洲来说,这意味着“靠美军兜底”的日子要结束了。德国已经开始增加防务开支,计划未来五年采购60架F-35战机、200辆主战坦克;法国则在推动“欧洲防务一体化”,希望联合欧盟国家组建自己的“欧洲军队”,不再依赖美军。 对美军来说,砍掉“官僚将军”或许能让指挥更高效——减少了层级,前线的命令能更快传达到基层,作战反应速度会提升。但也可能带来新的问题:欧洲盟友对美军的信任度会下降,北约内部的凝聚力会减弱。 说到底,这场裁军不是简单的“减人减星”,而是美军在为新的战略方向调整姿态。特朗普想通过这种方式,既削减军费开支,又逼着欧洲盟友承担更多防务责任,还能把更多力量集中到印太地区,可谓“一箭三雕”。

0 阅读:32

猜你喜欢

不简单的幸福

不简单的幸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