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回算是把贸易保护的底牌直接甩桌面上了! 突然就宣布,打 2025 年 10 月 14 日开始,要对东方大国拥有、运营或者建造的船舶,还有所有外国造的汽车运输船都征收额外费用,说白了就是明着要给全球航运业加门槛,可这算盘打得再响,恐怕最后还是得自己吞苦果。 这事其实早有苗头,之前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就借着所谓的301 调查搞过提案,说东方大国造船业占全球份额太高,挤压了他们的空间,现在干脆直接出台收费政策,本质上还是那套老把戏。 具体怎么收虽然没把数字全公开,但看之前他们拟定的标准就能猜个大概,要么按船舶净吨位每吨收 1000 美元。 要么搞定额收费,要是一艘船既是东方大国造的,又归东方大国公司运营,再加上还订了新的中国造船舶,每次进美国港口可能得交 350 万美元,这可不是小数目,克拉克森研究公司早就算过这笔账。 可他们好像没掰扯清楚一个最基本的事实:现在全球航运业早就离不东方大国了。 2025 年前四个月的数据摆着呢,咱们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全是全球第一,光手持订单就占了世界市场的 64.3%,新接订单更是冲到了 67.6%。 尤其是汽车运输船,这领域简直是咱们的天下,截至 2024 年底,手里握着的订单就有 164 艘、134.3 万车位,占全球总量的 85.7%,全球八成多的汽车运输船都得靠咱们造。 美国说要对所有外国造的汽车运输船收费,可放眼全世界,除了东方大国,还有谁能造出这么多船? 他们自己的造船业早就不行了,从上世纪 70 年代每年造 70 艘船跌到现在每年才 5 艘,全球份额就 0.1%,连塞牙缝都不够,想靠收费逼出替代产能,纯属做梦。 这政策一出来,最先慌的可能是美国自己人。世界航运理事会算过,这费用一旦收起来,全球差不多 98% 的船队都得受影响,每年整个行业的成本得增加 200 亿美元,摊到每个集装箱上就得多花 600 到 800 美元。 这些成本最后能落到谁头上?还不是美国的进口商和老百姓。之前美国对进口咖啡加税的教训还热乎着呢,就因为加了关税,8 月份咖啡价格同比涨了 20.9%,烘焙咖啡更是涨了 21.7%,老百姓买袋速溶都得多掏钱。 现在轮到航运业,美国每年那么多进口商品靠船运,从电子产品到日用品,成本一涨,商店里的标价肯定得跟着往上跳,本来通胀压力就大,这不是给自己添堵吗? 而且美国国内的反对声早就起来了,之前 USTR 搞听证会,光反对的贸易团体和利益相关方就有 300 多个,大家都清楚这政策是瞎折腾。 就拿美国汽车业来说,现在全球汽车运输船大多是东方大国造的,要是船运成本涨了,进口汽车的价格就得往上走,本土车企虽然可能暂时受益,但老百姓买车贵了,最后还是得骂娘。 更别提那些靠进出口吃饭的中小企业,本来利润就薄,经不起这么折腾,搞不好就得关门大吉。 美国还想靠这招重振自己的造船业,可这行业不是靠收点费就能救回来的。造船需要完整的产业链,从钢材到配套设备,从技术工人到设计能力,这些美国早就断档了,就算把订单逼到本土,他们也接不住。 反观东方大国,不光能造普通货船,连极地 LNG 运输船这种高科技船舶都能造,技术和产能摆在那,不是靠贸易保护就能打压下去的。 再说了,东方大国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刚修改的《国际海运条例》里早就细化了反制条款,要是美国真敢实施歧视性措施,咱们完全可以依法采取反制手段,中国船东协会也明确说了坚决支持,肯定会维护自己的权益。 到时候要是咱们对美国船舶也搞同等限制,受影响的就是美国的农产品、能源出口,他们那些农场主、能源企业第一个就得跳出来反对。 之前美国搞贸易保护从来没占到过便宜,要么是国内通胀飙升,要么是行业抗议不断,最后往往得悄悄放宽限制。这次对着占全球大半份额的造船业下手,简直是往石头上撞。 那些觉得能靠收费逼东方大国让步的人,怕是没搞清楚现在的全球供应链有多依赖东方大国的造船能力,也忘了自己国内的老百姓和企业根本扛不住成本上涨的压力。 等着看吧,这政策要么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不敢真落地,要么就是实施了没几天,就得因为国内的反对声浪草草收场,毕竟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滋味,美国也不是第一次尝了。
美国这回算是把贸易保护的底牌直接甩桌面上了! 突然就宣布,打2025年
文史资鉴堂
2025-10-06 17:03:31
0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