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发现没有 关于教材这事又出现问题了 仔细看看你就会觉得发现里面的配图组合似乎有固定的套路。现在回头看还是让人后怕! 比如,这本书里面的一个黄皮肤的女孩和一个黑皮肤的男孩,奇怪的是为什么这个女孩总是跪着。 而且两个人都是朝着一个方向? 有网友说:教育不是强调“全球化视野”吗?为什么我们的英文教材还是这样?难道这就是全球化吗? 昨晚刷到一位妈妈的吐槽,说陪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写英语作业时,突然盯着课本插图愣了神——就是这张黄皮肤女孩跪着的图,女儿还天真地问她“妈妈,为什么这个姐姐要跪着和哥哥说话呀?” 这位妈妈说自己当时喉咙发紧,半天没说出话来。你想想,孩子第一次接触这些画面时,不会去深究“肤色”“姿态”的深意,可这些细节就像小种子,悄无声息地埋在心里,等长大了再回头看,会不会默认“黄皮肤就该放低姿态”?这才是最让人后背冒冷汗的地方。 再说“全球化视野”,谁规定全球化就是一方跪着、一方站着?前阵子看邻居家孩子的科学课本,里面有张不同肤色孩子的插图:中国男孩蹲在地上调显微镜,非洲女孩扶着载玻片,白人男孩在旁边记笔记,三个孩子凑得很近,脑袋凑在一起笑,没有谁高谁低,那才是真正的平等互动。对比之下,英语课本里这张图的“套路”太明显了——黄皮肤角色要么是被动的、顺从的,要么是站在边缘的,仿佛永远成不了画面的“主角”。 这不是第一次教材配图引发争议了。前年小学课本里“唐氏综合征画风”的插画、去年历史课本里把岳飞画得像“小混混”的事件,每次都闹得沸沸扬扬,可怎么还是有这样的细节溜进来?说到底,还是编写者没把“价值观导向”当回事。他们可能觉得“不就是一张插图吗?”,却忘了教材是孩子认知世界的第一本“说明书”,孩子对“美丑”“平等”“尊重”的理解,很多都来自这些课本里的画面。 有位教了20年英语的老师说得透彻:“我们教孩子‘globalization’,是想让他们知道不同肤色、不同国家的人都是平等的,要学会互相尊重。可如果插图里黄皮肤总是跪着,黑皮肤站着,白人在旁边指挥,这不就把‘全球化’变成了‘等级化’?” 更讽刺的是,这本教材的前言里还写着“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中的平等意识”,结果配图却背道而驰,这种“口是心非”比错误本身更可怕。 网友的质疑戳中了要害:不是反对不同肤色孩子出现在教材里,而是反对这种带着“隐性偏见”的组合。就像我们小时候看的动画片,孙悟空、哪吒不管面对什么妖怪都不低头,这种“骨子里的傲气”才是该教给孩子的。如果连课本里的黄皮肤角色都直不起腰,又怎么指望孩子长大后在跨文化交流中保持自信? 教材编写从来不是“随便画画”的小事。每个线条、每个姿势、每个角色的位置,都该反复琢磨:这会不会给孩子传递错误的信号?能不能真正体现“平等”“自信”的价值观?毕竟,我们要培养的是眼里有光、心里有底气的孩子,而不是在画面里就习惯“跪着”的下一代。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大家发现没有 关于教材这事又出现问题了 仔细看看你就会觉得发现里面的配图组合似
曼彤说世界
2025-10-06 14:20:37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