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冬天,江西于都县车溪乡的一间土房里,段桂秀与王金长拜堂成亲。婚礼简陋,但王金长的一句“我至多离开三五年,你一定要等我回来”,却让这段婚姻的重量延续了整整87年。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新婚第三天,红军征兵的消息传到村里。王金长毅然报名参军。临行前,他脱下身上唯一的旧外套,叠好交给段桂秀,又把仅有的几块钱塞到她手里:等我回来,别信别人说我死了的传言。 段桂秀哭着送他到村口大樟树下,花光积蓄买了一双新鞋塞进丈夫行囊。她没想到,这一别竟是永诀。 丈夫走后,段桂秀的人生彻底改变。12岁的她扛起整个家,婆婆体弱,小叔子年幼,她白天挑石灰、扛煤块,一百斤的担子一天挑二三十趟,肩膀磨出血,脚趾被石灰蚀烂,夜里偷偷采草药敷伤口。 有人劝她改嫁,她躲进甘蔗地一整天;媒人上门,她一口回绝:我生是王家的人,死是王家的鬼! 1953年,一纸烈士证书送到家里,证实王金长已经在福建牺牲。段桂秀把证书包进红布锁进箱底,死活不信:金长哥哥最讲信用,他说会回来就一定会!她继续每天到村口张望,直到白发苍苍。 2019年,99岁的段桂秀执意要去县烈士陵园。车溪乡民政所所长郭湖北带她辗转纪念馆,她摸着草鞋墙上的红五星泪流满面。 “金长哥哥帽子上也有这样的星星……” 当终于在纪念碑上找到“王金长”三个字时,老人扑在墓碑上嚎啕大哭:金长哥啊,我等了你八十七年!这一刻,她终于接受丈夫早已牺牲的事实。 段桂秀的故事如今已成为长征精神的一部分,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于都接见她时叮嘱:以前吃了很多苦,要吃好点。 她的经历被改编进大型红色文旅剧《长征第一渡》,车溪乡更建起“守望广场”,记录这段跨越世纪的等待。 后来段桂秀住进政府帮扶的小洋楼,她仍习惯黄昏时坐在门口眺望远方,墙上挂着的烈士证明与曾孙奖状并列,那是她为金长哥哥守护一生的荣誉。 段桂秀的等待,不仅是爱情故事,更是战争年代千万红军家庭的缩影。二万五千里长征,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战士牺牲。 她的87年守望,让无数人看到信仰的力量:时光能染白青丝,却磨不灭一颗真心。 信息来源: 人民日报——让人泪目 106岁的红军烈士遗孀一生在等丈夫回家
汪直:凡是不拍我马屁的,一定有真本事[吃瓜]
【23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