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河北邢台,上百名村民集体在地里捡花生的视频火了。当地村民说,这是机械收完花生后常见的“遛花生”现象,而且承包商是允许的,就是为了避免浪费,有人一天最多能捡70多斤。这事看着热闹,却有人问:“捡别人收过的花生,算不算占承包商的便宜?会不会有法律风险?”今天就跟大家掰扯掰扯这事里的门道。 一、事件还原:百号村民地里“遛花生”,一天捡70斤不是吹的 国庆假期刚过,河北邢台一段村民捡花生的视频就刷爆了朋友圈。视频里,上百号村民拿着袋子、小铲子,在一片刚收过花生的地里弯腰忙活,有的蹲在地上扒拉泥土,有的把捡到的花生往袋子里装,场面特别热闹。 有当地村民跟拍视频解释:“这不是偷花生,是‘遛花生’,就是机械收完之后,地里肯定会落下一些,扔着也是浪费,承包商都允许我们来捡。”还说厉害的人一天能捡70多斤,自己家捡的够吃大半年,不用再花钱买了。 不少网友看了视频羡慕:“这也太实在了!既不浪费粮食,村民还能沾点实惠,一举两得啊。”但也有人疑惑:“就算是落下的,那所有权不还是承包商的吗?没经过允许捡,算不算拿别人东西?” 二、法律解读:“遛花生”到底合法不?这3个关键点要弄清 1. 承包商允许的“遛花生”,不算侵权 首先要明确:地里落下的花生,所有权一开始是属于承包商的,但如果承包商明确表示“允许村民捡”,那就相当于“放弃了这部分花生的所有权”,村民捡走不算偷,也不算侵权。 从法律上讲,这叫“所有权的放弃”,就像你把家里不用的旧衣服放楼下,说“谁要谁拿走”,别人拿走就不违法。承包商知道机械收割会有残留,主动允许村民捡,既避免了浪费,也让村民得了实惠,完全符合法律规定,没有任何风险。 2. 要是没允许就捡,可能算“不当得利” 反过来想,如果承包商没说允许,村民偷偷去捡,就可能有问题了。虽然落下的花生不多,但从法律角度看,这属于“没有合法依据,取得不当利益”,也就是“不当得利”。 要是承包商追究,村民得把捡的花生还回去,或者赔偿相应的钱。不过现实里,承包商一般不会计较这点小事,毕竟残留的花生值不了多少钱,还不如让村民捡了落个人情。 3. “遛花生”和“偷花生”,差别大了去了 很多人会把“遛花生”和“偷花生”搞混,其实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偷花生”是在承包商还没收割,或者明确不让动的情况下,私自去摘、去挖,这属于“盗窃行为”,要是金额大,还可能构成盗窃罪,得承担法律责任。 而“遛花生”是在承包商收割完、且允许的前提下,捡残留的花生,既不违法,也不违背道德,本质上是“变废为宝”。就像收玉米后捡玉米棒、收小麦后捡麦穗一样,都是农村常见的、不违规的事。 三、网友热议:羡慕归羡慕,这事得客观看 视频火了之后,网友们的评论特别有意思,主要分两派: “羡慕派”:这才是不浪费的好风气! 不少网友说:“我们老家以前也这样,收完庄稼捡残留的,既能省点钱,还不浪费粮食,比扔在地里烂了强多了!”还有人调侃:“一天70斤,这效率也太高了,我也想去邢台‘遛花生’!” “理性派”:关键在“允许”,别乱捡惹麻烦! 有些网友提醒:“别光看热闹,要是承包商没允许,可别随便去捡,不然容易闹矛盾。”还有人结合法律说:“之前看过有人偷收完的红薯被追责,虽然量少,但毕竟没经过同意,还是得注意边界。” 也有农村网友补充:“现在农村‘遛庄稼’很常见,承包商一般都愿意让捡,一是省得自己清理,二是能和村民处好关系,只有少数惜力的承包商才会不让捡,但也很少追究。” 结论:“遛花生”捡的是实惠,守的是规矩!你怎么看? 邢台村民“遛花生”这事,看着是件小事,却藏着“不浪费、守规矩”的大道理。村民没乱捡,等承包商收完、得到允许才动手;承包商也大方,宁愿让村民捡走残留,也不浪费粮食。这种双方都乐意的事,既暖心又合规。 但也有人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没必要再捡这点花生,费时费力。”还有人担心:“要是有人借着‘遛花生’的名义,偷偷多捡或者破坏田地,就不好了。”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老家有“遛庄稼”的习惯吗?你觉得“遛花生”是节约还是没必要?如果遇到承包商不允许捡的情况,你觉得村民还能去捡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万万没想到啊!河北唐山大姐家那30多克的金镯子,埋在花生地里整整12年,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