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安徽合肥飞行教员王先生,逢年过节都开着飞机带女儿回老家毫州,300公里仅用时1小时20分钟,油费200多元。所开的飞机售价100多万元,有两个座位,妻子需另开一架同行。 一家三口国庆节开2架飞机回老家 这则“开飞机回家”的新闻,看似是个别家庭的特殊出行方式,实则折射出当代社会多元化的生活选择与价值观念的变迁。 这本质上是一种基于职业特长的个性化出行方案。王先生作为飞行教员,拥有驾驶资格与航空器资源,选择空中交通如同出租车司机选择自驾一样自然。其高效便捷(300公里80分钟)与相对可控的成本(油费200多元),在特定条件下确实具备合理性,但这并非普通家庭可比。 无论是乡亲们的习以为常,还是当事人声称“没有优越感”,都显示出社会对多元生活方式的包容度在提升。当私人飞机不再被简单等同于“炫富”,而是被视为一种专业工具时,反映的是社会心态的成熟。 交通方式的革新永无止境。在全民聚焦高速公路拥堵时,低空出行领域正悄然发展。虽然目前仍属小众,但随着低空经济政策的放开与技术普及,未来或将成为立体交通网络的有益补充。 这种飞行出行方式短期内难以普及,但其背后蕴含的专业价值最大化理念与对效率的追求,仍能给普通人以启示:在合法合规前提下,善用自身资源突破常规约束,本就是一种智慧生活。 【注】图片及参考信息来源 汉水襄阳
同事陪她妈妈住院时,隔壁80多岁老太太,喊了一晚上我要拉尿。护工竟然说拉尿裤
【33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