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印度在藏南不敢吱声的原因,印媒揭露真相,新德里被印巴一战“怕了”。 19

电影艺术鉴赏屋 2025-10-03 21:42:25

这才是印度在藏南不敢吱声的原因,印媒揭露真相,新德里被印巴一战 “怕了”。 1971 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成了印度军事战略的 “分水岭”,表面上拆分出孟加拉国占了便宜,实则把自己的短板全暴露了,直到现在都没法在藏南放开手脚。 1972 年,印度刚打完印巴战争,就急着调整兵力部署。 西部军区(应对巴基斯坦)的兵力占比直接提到 45%,光坦克团就增配了 8 个,而负责藏南方向的东部军区,兵力占比才 20%,连重型装备都没多给。 当时印度国防部的报告里写得明白:“西线安全优先于东线”,这话一放就是几十年,成了印度军事资源分配的 “潜规则”。 2010 年,印度想给藏南搞点基建,先是拨了 1200 亿卢比,说要修 5 条边境公路。 可同期给西部印巴边境的拨款是 3800 亿卢比,不仅修公路,还建了 12 个弹药库和 8 个机场。 结果藏南的 5 条公路,到 2015 年只修完 3 条,还都是简易砂石路,一到雨季就塌方,剩下 2 条干脆烂尾,钱也没了下文。 2017 年,中国公布第一批藏南标准地名,共 23 个。 这些地名不是随便取的,有的能在清康熙年间的《皇舆全览图》里找到标注,有的对应民国时期西藏地方政府的地契记录,每个名字都带着历史依据。 同一时间,拉林铁路正式开工建设,这条铁路从拉萨通到林芝,离藏南边境线只有 30 公里,建成后能直接把物资运到边境附近,运输效率比印度的骡马运输高 10 倍。 2019 年,中国公布第二批藏南地名,又添了 36 个,还同步完成了墨脱公路的全线硬化。 以前墨脱公路冬季要封路半年,硬化后全年能通车,边境哨所的水电问题也解决了,战士们冬天能用上暖气,还能连局域网看新闻。 而印度这边,2019 年才给藏南首府伊塔那噶修供水工程,到 2020 年底都没完工,当地移民区的百姓每天要走两公里去河边挑水,连自来水都用不上。 2021 年,中国第三批 18 个藏南地名公布,米林县同时撤县设市,新的米林市政府驻地,比原来靠近边境线 25 公里,等于把基层治理的触角往争议区又伸了一步。 同年,察隅机场正式投入使用,这个机场能起降运 - 9 运输机,一次能拉 10 吨物资,要是有紧急情况,还能起降直升机转运人员。 印度也在 2021 年给藏南增兵 2 万,可这些士兵的补给还是靠骡马运输,冬季物资从山下运到哨所,损耗率能达到 30%,连压缩饼干都常不够吃。 2023 年,中国第四批 12 个藏南地名公布,5G 信号也跟着覆盖了藏南边境的多个村镇。 当地百姓用 5G 手机能直接和林芝的商家视频连线,卖虫草、松茸不用再翻山越岭,西藏交易所还专门开通了藏南特产的线上交易通道,一斤好虫草能多卖 2000 块。 反观印度,2023 年藏南移民区的学校还缺 200 多名教师,很多孩子只能上半日课,课本都是翻印的旧版,连新的印地语教材都没有。 2024 年,中国第五批 27 个藏南地名公布,累计已经有 89 个地名有了标准汉字、藏文标注和精确坐标,覆盖了争议区三成以上的区域。 隆子通用机场也在这年开工,建成后能起降小型客机,方便藏南百姓往返内地看病、上学。 而印度 2024 年好不容易修通的藏南首条双车道公路,通车当天就有卡车把桥面压塌了,后续调查发现,62% 的基建拨款被当地官员挪用,用的建材都是不合格的次品。 国际上,中国每次公布藏南地名,都会在金砖国家会议、上合组织论坛等场合,展示相关的历史文献,比如清代的驿站记录、民国的税收账本,证明这些地方长期属于中国管辖。 印度想拉美国、日本帮腔,可美日每次都只说 “关注地区稳定”,连句明确支持印度的话都不敢说 —— 毕竟 “麦克马洪线” 本身就是英国殖民时期的产物,没哪个国家愿意公开为殖民遗留问题站台。 现在印度在藏南的处境很尴尬:想增兵,就得从西部调人,可巴基斯坦那边会趁机施压;想搞基建,钱和技术都不够,还总出腐败问题; 想争民心,藏南百姓看着中国这边的 5G、便利交通和免费医疗,再对比自己的困境,心里的天平早偏了。 信源:这才是印度在藏南不敢吱声的原因——搜狐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电影艺术鉴赏屋

电影艺术鉴赏屋

关注我,关注娱乐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