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叫老王的武警战士,正和往常一样,在坝区的185观景平台附近巡逻。他是土生土长的宜昌人,看着大坝从一片工地拔地而起,心中有种说不出的自豪和责任。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兵,他的目光如鹰隼般扫过熙熙攘攘的游客,任何一丝不协调的细节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就在此时,一个外籍“游客”闯入了他的视线。那人孤身一人,没有一般游客的兴奋与好奇,反而刻意避开人流,朝着下游约200米处的一条检修通道挪去——那是一片明确标有“游客止步”的非开放区域。 更让老王心生警惕的,是那个与他瘦削身材极不相称的巨大背包,以及他手中那台在当时市价超过六万元的佳能EOS-1Ds专业单反相机。一个普通的“留学生”,会有如此“豪华”的装备吗? 老王不动声色地跟了上去,每一步都沉稳有力。他注意到,那名外籍男子一边假装拍摄风景,一边不时紧张地回头张望,眼神刻意躲避着与巡逻人员的对视,一只手始终紧紧地攥着背包的背带,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这种种迹象,都透露出一种不寻常的焦虑和心虚。 那名外籍男子听到声音,身体明显僵了一下,他转过头,挤出一个生硬的笑容,用带着口音的英语回答自己是来中国交流的留学生,对三峡工程慕名已久。然而,当老王按照规定要求其出示学生证件时,对方却支支吾吾,最终只掏出了一本商务签证。 谎言被戳穿,气氛瞬间紧张起来。老王的眼神变得更加锐利,他指了指对方那个异常沉甸甸的背包,据他目测,这个背包的重量至少超过了15公斤,远非普通游客的负重。 此言一出,对方的脸色“唰”地一下变得惨白,他下意识地将背包往身后死死护住,连连摆手拒绝:“No, no, it's my personal property!” (不,这是我的私人物品!) 这种激烈的反应,几乎坐实了老王的怀疑。 在这座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之上,任何一丝风险都必须被扼杀在摇篮里。老王没有丝毫退让,通过对讲机呼叫了支援,同时,他从腰间取下了一个黑色的仪器——一部便携式信号检测仪。 当他将仪器靠近那个背包时,刺耳的警报声瞬间响起,屏幕上的指针剧烈跳动,显示有持续的2.4GHz信号从包内发出!这一下,外籍男子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冷汗。 支援的战友迅速赶到,在众人的注视下,那个沉重的背包被打开了。眼前的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里面没有衣物,没有食物,只有一台台被厚厚泡沫包裹着的精密仪器——高精度GPS定位仪、激光测距仪,最核心的则是一个闪着指示灯的黑色金属箱体,上面连接着多组信号天线。这根本不是什么旅行摄影器材,而是一整套专业间谍测绘设备! 经过专家鉴定,这套设备中的“三频段卫星信号接收器”技术含量极高,甚至能够穿透厚重的混凝土结构,对大坝内部进行扫描,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 倘若让其得逞,大坝的泄洪孔、发电机组的精确位置,乃至坝体混凝土的细微结构数据都可能被窃取。这些数据一旦落入不法分子手中,他们便能通过分析,推算出大坝的抗冲击薄弱点,其后果不堪设想。地理信息数据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事关国家安全。 这起发生在2004年的未遂窃密案,如同一记警钟,震动了所有人。它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和平年代,看不见的战线同样危机四伏,一些伪装成游客、学者甚至商人的境外间谍,正用尽各种手段,企图窃取我国核心领域的情报。 事件之后,三峡大坝的安防体系迎来了全面升级。从2005年起,大坝核心区域增设了更为先进的微振动监测系统和电磁屏蔽网,让任何非法的信号探测都无所遁形。 而以老王为代表的无数武警官兵,则继续日夜守护在这里。他们是移动的“长城”,用忠诚和警惕,为这座“大国重器”铸就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如今的三峡大坝,依然是世界级的旅游胜地,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客。当人们惊叹于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观时,或许不会注意到那些在各个角落默默坚守的身影。 正是这些无名英雄,用他们的火眼金睛和钢铁意志,捍卫着国家的安全与尊严,确保这颗长江上的璀璨明珠,永远闪耀着和平与安宁的光芒。
中国不是没动作,是动作太低调,你们没看见。2025年,中国派了200名武警去中
【20评论】【8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