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女飞行员刘晓莲在驾驶飞机爬升至700米时,突然被一架歼击机撞击,伴随一声巨响,机组人员全部昏迷,飞机失控急速下坠,就在这时,刘晓莲奇迹般地醒了过来……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那天,刘晓莲和她的六人机组刚刚完成转场任务,正驾驶安-26运输机从张家口机场返回部队。飞机攀升到700米高空时,谁都没想到一场灾难正迎面而来。 一架歼-6歼击机以超音速从正前方冲来,两架飞机的相对速度超过800公里每小时。 留给刘晓莲的反应时间连半秒都不到,尽管歼击机飞行员在最后时刻试图规避,但右侧机翼还是狠狠撞上了安-26的机头。 金属撕裂的巨响中,歼击机瞬间失控坠向地面。安-26就像被折翼的大鸟向左倾斜,以每秒50米的速度往下掉。驾驶舱里七个人全被震晕了,飞机从700米高度猛跌到400米。 刘晓莲是被腰部的剧痛唤醒的,她睁眼看到的景象让人心惊:通讯舱被撞出脸盆大的窟窿,狂风裹着液压油像暴雨一样灌进来,仪表盘上大部分设备已经失灵,刺鼻的焦糊味和警报声混在一起。 刘晓莲强忍疼痛抓住操纵杆,用尽力气大喊“抢救飞机!”。这声呼喊把其他机组人员也惊醒了。 副驾驶常继堂额头淌着血扑向操纵台,左腿骨折的通信长蔡新成拖着伤腿爬向电闸,机械师魏成景忍着脸上伤痛检查发动机。 七个受伤的军人硬是靠意志力回到岗位,在飞机坠到300米高度时终于把失控的飞机拉平。 稳住飞机只是第一步,液压油糊住了挡风玻璃,根本看不清外面。通信线路断了,和塔台的联系也断了。机身还不停发出“咔咔”声,感觉随时会散架。 刘晓莲凭着对航线的记忆,和领航员胡兴元一起从云缝里找地标建筑确定方位。奇迹的是,9点36分他们竟然把重伤的飞机开回了机场上空。 新的危险又来了,起落架因为机身变形放不下来,机肚子里还装着四吨航空燃油。 刘晓莲必须马上决定往哪降,跑道上虽然安全些,但上面有其他战机在起降;要是复飞,这架“飞行炸弹”可能掉进居民区。 眨眼工夫她就做出选择:往跑道右边的草地里降。这样既给战友留出空间,草地摩擦力还能减少起火风险。 降到10米高度时机组关闭引擎滑翔接地,通信长蔡新成突然想起电源还没关,他推开想帮他的战友,喊着别管我!关电门! 飞机轮胎擦地的瞬间,受损的方向系统让飞机向左偏转,直奔一架正在降落的歼-6而去。 千钧一发之际,刘晓莲和副驾驶同时跳起来,用身体当杠杆死死踩住右舵。这个动作可能让他们腿骨粉碎,但机头终于擦着地面停下来。 最终,安-26在离跑道七米的地方停稳。从撞机到脱险整整360秒,每个决定误差不到0.1秒,每次操作精度都控制在厘米级。 事后检查结果让人后怕:飞机连接件90%都断了,燃油管线离破口只差两厘米,专家说再晚几分钟飞机恐怕在空中解体。 这次生死考验让刘晓莲荣立一等功,成为我国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女飞行员。1991年她获得空军首批“功勋飞行员金质奖章”,这是飞行员的最高荣誉。 2004年,55岁的她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直到2019年,70岁的刘晓连还再次驾机飞上蓝天。 这场五分钟的迫降奇迹,展现了中国军人的专业精神和无畏勇气。在仪表失灵时他们靠经验当罗盘,通信中断时靠默契当电台,用意志力战胜了生理极限。 信息来源: 中国新闻网《70岁,她驾驶飞机,再次飞上蓝天》
1982年,女飞行员刘晓莲在驾驶飞机爬升至700米时,突然被一架歼击机撞击,伴随
小怪兽说热点
2025-10-03 18:32:52
0
阅读: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