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台湾岛东边太平洋上有一个大岛——兰屿,面积约45平方公里,有钓鱼岛的十几倍大,相当于67500亩,可以对比澳门面积只有33平方公里。兰屿是海底火山喷发隆起而形成的,因上面盛产蝴蝶兰而得名。这地方位于太平洋外海,东边就是深海外海,岛屿陆地有一定的规模,有很大的战略价值。 兰屿这名字是 1946 年才改的,搁明朝万历年间,张峦在《东西洋考》里叫它 “红豆屿”,到了清朝,黄叔璥在《台海使槎录》里又给它起了 “红头屿” 的名字,据说当年夕阳照在岛上的岩石上,远远望去像颗红色的头颅,这名字就这么传下来了。 1877 年清朝还专门派了周有基、汪乔年一行人上岛勘察,正式把它纳入版图,归当时的恒春县管。 后来改名兰屿,真不是随便起的,这地方是全台湾唯一的热带雨林气候,常年湿热,特别适合蝴蝶兰生长,岛上的小兰屿蝴蝶兰还是国家 Ⅰ 级保护植物,更是现在好多漂亮园艺蝴蝶兰的 “老祖宗”。可惜前些年有人贪财滥采,野生的几乎见不到了,听说一株野生的能卖到 5 万台币,想想都心疼。 这么个有历史的小岛,是实打实的火山 “堆” 出来的。几千万年前海底火山喷发,滚烫的安山岩和玄武岩堆出这么个地方,岛中央的芳兰峰海拔 548 米,站在山顶往东看,就是深不见底的太平洋,往西正好盯着巴士海峡的船来船往,这天然的制高点比人工建雷达站还管用。 岛上的岩石硬得很,经得住海风海浪常年吹打,沿海的珊瑚礁又形成了独特的崖壁和洞穴,连达悟族老乡住的 “地下屋” 都借着这地形,挖在凹地里挡风,冬暖夏凉,有些都有上百年历史了。 现在岛上住着四千八百多达悟族人,他们的祖先八百年前从菲律宾巴丹群岛迁过来,语言还能跟那边互通,手工做的拼板舟木雕精美得很,这都是岛上活着的历史。 可别小看这火山堆出来的地方,它的位置简直是老天爷赏的战略宝地。离台东市才 49 海里,西南到鹅銮鼻 41 海里,南边离菲律宾巴丹群岛也才 140 公里,正好卡在台湾本岛和菲律宾之间的火山海脊上,把巴士海峡北口锁得死死的。 说巴士海峡是 “黄金水道” 一点不夸张,这里水深能到 5000 多米,万吨商船、军舰都能随便过,每年有超过 8 万艘商船从这儿过,全球 5% 的海上贸易都得走这条线,日本从非洲、中东运石油的船,十有八九得从这儿过,等于把能源生命线的开关放在了兰屿眼皮底下。 早在 7 世纪这儿就是中国和菲律宾的贸易桥梁,明清时几百吨的帆船载着瓷器、丝绸往马尼拉运,换回来珍珠香料,现在更是国际航运的咽喉。 兰屿能成为战略支点,自身 “硬件” 也够硬。岛上早有 36.5 公里的环岛公路,西岸的开元港能通台东的货轮客船,兰屿机场还有每天往返台东的小飞机,坐船也就两个小时就能到台东,运物资、调人员都方便得很,可不是那些荒无人烟的小岛能比的。 军事上的重要性早有人看出来了,当年日军就曾在岛上设防,想把这儿当成巴士海峡的岗哨。2017 年解放军的轰 - 6K 轰炸机经巴士海峡去西太平洋训练,台媒盯着航线瞎琢磨,其实明眼人都懂,兰屿这位置刚好能监控这类跨岛链航行,从这儿起飞的侦察机,覆盖整个巴士海峡比在台湾本岛东部部署省一半航程,这效率在军事上太金贵了。 更有意思的是,这岛还在慢慢动,每年往西北移 7 到 8 厘米,虽说一年看不太出来,但时间长了,这个 “海上岗哨” 和台湾本岛的战略联动性只会更强。 周边的海洋资源更让它的价值翻了番,黑潮从这儿流过,带来了上千种鱼类,海水能见度能到 30 公尺,既是潜水胜地也是渔业宝库。 对战略来说,这意味着丰富的渔业能支撑长期驻军,清澈的海水方便军舰隐蔽,周边的潮汐海流数据更是舰船通行的 “密码”,掌握了这些,就等于攥住了巴士海峡的通行主动权。 现在再看兰屿,真不是简单一个 “大岛” 能概括的。45 平方公里的面积刚好能撑起必要设施,又不难管控;卡在巴士海峡北口的位置,掐住了全球航运的要害;还有黑潮带来的资源和慢慢移动的地质特点,让它的战略价值跟着时间往上涨。 从明朝的 “红豆屿” 到清朝的 “红头屿”,再到如今的 “兰屿”,这名字变了,但它作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作为太平洋上战略支点的地位从来没变过。 那些每年从这儿经过的 8 万艘商船,还有岛上繁茂的蝴蝶兰、达悟族人的拼板舟,都在诉说着这个火山小岛的分量 —— 它既是兰花盛开的家园,更是咱们国家在西太平洋上不可动摇的战略要地。
我国台湾岛东边太平洋上有一个大岛——兰屿,面积约45平方公里,有钓鱼岛的十几倍大
丹青自由的翅膀
2025-10-03 11:55:26
0
阅读:50